自食其言
读音(发音): zì shí qí yán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说了话不算数。
出处(典故): 《尚书·汤誓》:“尔无不信,朕不食言。”
示例: 我若今日复出应诏,是~了。 ★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二
自食其言成语接龙
- 烟波钓徒
- 延颈鹤望
- 妍姿艳质
- 奄奄一息
- 言语妙天下
- 眼不见为净
- 眼中钉
- 研究
- 严厉
- 殷实
- 殷商
- 殷懃
- 殷勤
- 颜色枯槁
- 炎夏
- 炎天
- 炎暑
- 炎热
- 炎风
- 炎
- 炎方
- 沿用
- 严词厉色
- 沿袭
- 严惩不贷
- 沿习
- 严惩
- 沿海
- 严
- 言衷之词
第一个字为"自"的成语
- 自觉自愿
- 自贻伊戚
- 自给自足
- 自拔来归
- 自食其恶果
- 自以为得计
- 自出机轴
- 自出机杼
- 自出心裁
- 自暴自弃
- 自出新裁
- 自不待言
- 自出一家
- 自不量力
- 自吹自擂
- 自惭形秽
- 自吹自捧
- 自成一格
- 自厝同异
- 自成一家
- 自得其乐
- 自负不凡
- 自卖自夸
- 自甘暴弃
- 自觉形秽
- 自媒自衒
- 自甘堕落
- 自掘坟墓
- 自鸣得意
- 自高自大
- 自郐而下
- 自命不凡
- 自告奋勇
- 自命清高
- 自郐无讥
- 自欺欺人
- 自郐以下
- 自顾不暇
- 自愧不如
- 自弃自暴
- 自刽以下
- 自愧弗如
- 自强不息
- 自坏长城
- 自轻自贱
- 自力更生
- 自矜功伐
- 自求多福
- 自立门户
- 自救不暇
- 自食其言
- 自取咎戾
- 自始至终
- 自取灭亡
- 自始自终
- 自取其祸
- 自取其咎
- 自视甚高
- 自树一帜
- 自取罪戾
- 自私自利
- 自然而然
- 自讨苦吃
- 自身难保
- 自讨没趣
- 自生自灭
- 自投罗网
- 自食其果
- 自我表现
- 自食其力
- 自我吹嘘
- 自相矛盾
- 自业自得
- 自我解嘲
- 自相水火
- 自诒伊戚
- 自我陶醉
- 自贻伊咎
- 自相鱼肉
- 自我牺牲
- 自新之路
- 自以为是
- 自我作古
- 自信不疑
- 自用则小
- 自我作故
- 自行其是
- 自由泛滥
- 自相残害
- 自寻短见
- 自由放任
- 自寻烦恼
- 自相残杀
- 自崖而反
- 自由自在
- 自相惊扰
- 自有公论
- 自相惊忧
- 自言自语
- 自圆其说
- 自怨自艾
- 自知之明
- 自作聪明
- 自作解人
- 自作门户
- 自作主张
- 自作自受
第二个字为"食"的成语
- 不食之地
- 啜食吐哺
- 伴食宰相
- 伴食中书
- 饱食暖衣
- 饱食终日
- 自食其恶果
- 不食马肝
- 不食烟火
- 不食周粟
- 蚕食鲸吞
- 箪食壶浆
- 箪食壶酒
- 箪食瓢饮
- 盗食致饱
- 鼎食鸣钟
- 鼎食鸣锺
- 鼎食钟鸣
- 东食西宿
- 耳食之言
- 耳食之论
- 耳食之谈
- 菲食薄衣
- 凤食鸾栖
- 旰食宵衣
- 旰食之劳
- 酒食地狱
- 酒食征逐
- 粝食粗衣
- 目食耳视
- 强食弱肉
- 强食靡角
- 强食自爱
- 且食蛤蜊
- 寝食不安
- 寝食俱废
- 去食存信
- 缺食无衣
- 日食万钱
- 肉食者鄙
- 蛇食鲸吞
- 盛食厉兵
- 豕食丐衣
- 吐食握发
- 推食解衣
- 退食从容
- 退食自公
- 晚食当肉
- 西食东眠
- 衣食不周
- 衣食父母
- 衣食税租
- 衣食住行
- 饮食男女
- 饮食起居
- 余食赘行
- 玉食锦衣
- 昃食宵衣
- 赘食太仓
- 自食其言
- 自食其果
- 自食其力
- 足食丰衣
- 足食足兵
- 坐食山空
第三个字为"其"的成语
- 洞察其奸
- 独善其身
- 弥缝其阙
- 莫名其妙
- 自食其恶果
- 兵在其颈
- 不安其室
- 不得其所
- 不得其死
- 不乏其人
- 不改其乐
- 不计其数
- 不堪其忧
- 不胜其烦
- 不胜其苦
- 不胜其任
- 不厌其烦
- 不厌其繁
- 不厌其详
- 不知其详
- 厕身其间
- 厕足其间
- 瞠乎其后
- 瞠呼其后
- 大张其词
- 洞烛其奸
- 独行其道
- 独行其是
- 二三其德
- 二三其意
- 反治其身
- 吠非其主
- 高下其手
- 各从其志
- 各得其所
- 各得其宜
- 各行其志
- 各司其事
- 各为其主
- 各行其是
- 恭逢其盛
- 躬逢其盛
- 故甚其词
- 鬼瞰其室
- 果不其然
- 过甚其词
- 过甚其辞
- 含糊其词
- 含糊其辞
- 怀璧其罪
- 会逢其适
- 将顺其美
- 金玉其质
- 夸大其词
- 夸大其辞
- 夸夸其谈
- 乐在其中
- 两全其美
- 马牛其风
- 勉为其难
- 名符其实
- 名副其实
- 名过其实
- 莫明其妙
- 难乎其难
- 拟非其伦
- 蹑足其间
- 恰如其分
- 亲临其境
- 秦失其鹿
- 曲尽其妙
- 人百其身
- 人尽其才
- 日月其除
- 如无其事
- 若无其事
- 三缄其口
- 闪烁其词
- 闪烁其辞
- 上下其手
- 舍我其谁
- 身当其境
- 身临其境
- 身历其境
- 神乎其技
- 神乎其神
- 慎重其事
- 世济其美
- 适居其反
- 适如其分
- 适当其冲
- 适当其时
- 适得其反
- 适逢其会
- 适逢其时
- 首当其冲
- 思归其雌
- 死得其所
- 岁聿其莫
- 泰山其颓
- 谈过其实
- 天夺其魄
- 天假其年
- 天诱其衷
- 突如其来
- 徒有其名
- 忘乎其形
- 微乎其微
- 文过其实
- 文似其人
- 文如其人
- 无出其右
- 五世其昌
- 物尽其用
- 物伤其类
- 心知其意
- 虚有其表
- 言过其实
- 言提其耳
- 俨乎其然
- 一反其道
- 以售其奸
- 隐约其词
- 隐约其辞
- 用非其人
- 玉成其美
- 玉成其事
- 允执其中
- 再不其然
- 张皇其事
- 张大其词
- 张大其辞
- 张大其事
- 哲人其萎
- 郑重其辞
- 郑重其事
- 支吾其词
- 杼柚其空
- 自得其乐
- 自食其言
- 自取其祸
- 自取其咎
- 自食其果
- 自食其力
- 自行其是
- 自圆其说
- 坐享其成
- 坐享其功
第四个字为"言"的成语
- 毫不讳言
- 临别赠言
- 背惠食言
- 闭口不言
- 闭口无言
- 变色之言
- 不幸而言中
- 博闻辩言
- 薄唇轻言
- 不可胜言
- 不恤人言
- 不知所言
- 惨不忍言
- 畅所欲言
- 沉默寡言
- 沉厚寡言
- 沉静寡言
- 沉密寡言
- 沉毅寡言
- 沉重寡言
- 沉重少言
- 成一家言
- 刍荛之言
- 创意造言
- 大辩不言
- 得意忘言
- 笃论高言
- 杜口绝言
- 杜口无言
- 顿腹之言
- 敦默寡言
- 顿口无言
- 耳食之言
- 肺腑之言
- 肤受之言
- 腹饱万言
- 敢怒敢言
- 贵不可言
- 急不择言
- 季路一言
- 缄口不言
- 缄口无言
- 金口玉言
- 金口御言
- 金石良言
- 金石之言
- 金玉之言
- 金玉良言
- 酒后失言
- 侃侃而言
- 课语讹言
- 口出大言
- 口出狂言
- 口不择言
- 口无择言
- 苦不堪言
- 苦不可言
- 款语温言
- 狂瞽之言
- 乐不可言
- 立马万言
- 乱语胡言
- 落花无言
- 满纸空言
- 媒妁之言
- 扪虱而言
- 秘而不言
- 妙不可言
- 默默无言
- 木讷寡言
- 讷口少言
- 逆耳良言
- 逆耳之言
- 偏听偏言
- 千里结言
- 千语万言
- 钳口不言
- 巧语花言
- 情见乎言
- 日试万言
- 软语温言
- 三夫之言
- 三复斯言
- 绳墨之言
- 拭面容言
- 书不尽言
- 同日而言
- 徒托空言
- 退有后言
- 托于空言
- 托之空言
- 托诸空言
- 万语千言
- 无稽之言
- 无可讳言
- 无庸讳言
- 西邻责言
- 下笔千言
- 相对无言
- 小小不言
- 信口胡言
- 行不副言
- 询事考言
- 训格之言
- 哑口无言
- 药石之言
- 一家之言
- 以人废言
- 倚马千言
- 溢美之言
- 隐忍不言
- 由衷之言
- 有口难言
- 载笑载言
- 啧有烦言
- 仗义执言
- 正色敢言
- 正色危言
- 正色直言
- 知无不言
- 直口无言
- 至理名言
- 重厚寡言
- 自不待言
- 自食其言
- 坐树不言
- 坐树无言
自食其言相关推荐
成语"自食其言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自食其言"逐字解释参考
zǐ①自己。《孙膑减灶》:“庞涓~知智穷兵败,乃~刭。”《望洋兴叹》:“于是焉河伯欣然~喜。”②亲自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赵王及平原君~迎公子于界。”《垓下之战》:“项王乃悲歌慷慨,~为诗曰……。”③其;他(她)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中有双飞鸟,~名为鸳鸯。”《陌上桑》:“秦氏有好女,~。名为罗敷”④原来;本来。《陌上桑》:“使君~有妇,罗敷。有夫”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我~不驱卿,逼迫有阿母。”⑤自然;当然。《活板》:“以手拂之,其印~落,殊不沾污。”《订鬼》:“思念存想,~见异物也。”⑥从;由。《察今》:“其剑~舟中坠于水。”《为学》:“越明年,贫者~南海还。”⑦在;自从。《三峡》:“~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。”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~君别我后,人事不可量。”⑧常“自非”连用,相当于“除非”、“假如不是”。《三峡》:“~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”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~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”⑨表示让步,相当于“即使”。《汉书·周昌传》:“昌为人强力,敢直言,~萧、曹等皆卑下之。”⑩增音节,不译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物物各~异。种种在其中。”【自好】自洁其身。【自谴】自己排谴忧虑。【自修】自我修养。自然而此治。【自许】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。【自引】⒈自己辞去官职。⒉自杀。【自用】按自己的主张行事,不理会别人的意见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í①吃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~也。”②吃的东西;食物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狗彘食人~而不知检。”③粮食。曹操《置屯田令》:“夫定国之术,在于强兵足~。”④通“蚀”,亏缺。《诗经·十月之交》:“彼月而~,则维其常。”【又】特指日食或月食。《论语》:“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~焉。”sì①使……食;拿东西给人吃。《荷蓧丈人》:“杀鸡为黍而~之。”②饲养;喂食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谨~之,时而献焉。”【食客】古代寄食贵族官僚家里,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效劳的人。【食邑】封建时分封给卿大夫的领地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qí①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(她)的”、“它的”、“他们的”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~心志,劳~筯骨。”《十则》:“有如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~余不足观也已。”《师说》:“郯子之徒,~贤为及孔子。”②第三人称代词。相当于“他(她)”、“它”、“他们”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及~未既济也,请击之。”《卖油翁》:“见~发矢十中八九。”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王若隐~无罪而就死地,则牛羊何择焉?”③第一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我”、“我的”。《游褒禅记》:“余亦悔~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品~名位,犹不失下曹从事。”【又】自己的。《子路、曾晳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:“亦各言~志也。”④第二人称代词。相当于“你的”、“你们的”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故以为~爱不若燕后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“坚默然良久,曰:‘诸君各言~志。’”⑤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那”、“那些”。《孙膑减灶》:“读~书未毕,齐军万弩俱发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有蒋氏者,专~利三世矣。”《游黄山记》:“~松犹有曲挺纵横者。”【又】那样。《冯婉贞》:“吾村十里皆平原,而与之竞火器,~何能胜?”⑥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其中”,“当中”。《十则》:“多闻,择~善者而从之。”《为学》:“蜀之鄙有二僧,~一贫,~一富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于乱石间择~一二扣之。”⑦恐怕;大概。表示推测、估计。《师说》:“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~皆出于此乎?”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~信然邪?~梦邪?~传之非其真邪?(最后一个“其”为助词,无意义。)”⑧难道,岂。表示反诘、反问。《马说》:“~真无马邪?”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,~孰能讥之乎?”⑨还是。表示委婉地商量。《殽之战》:“攻之不克,围之不继,吾~还也。”《烛之武退秦师》:“吾~还也。”《唐雎不辱使命》:“安陵君~许寡人!”⑩可要。表示期望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尔~无忘乃父志!”⑾如果;假如。表示假设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~若是,孰能御之?”《狱中杂记》:“~极刑,曰:‘顺我,即先刺心;否则四肢解尽,心犹不死。’”⑿无实义,起调节节奏、舒缓语气等作用。《涉江》:“霰雪纷~无垠兮,云霏霏~承宇。”《答李翊书》:“俨乎~若思,茫乎~若迷。”jī①用于句未。《诗经·小雅·庭燎》:“夜如何~,夜未央。”②用于人名。汉代有“郦食(yǐ)其”、“审食(yǐ)其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án①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此人一一为具~所闻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吾能弭谤矣,乃不敢~。”②言语;言论。《鸿门宴》:“至军中,具以沛公~报项王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王不听,于国人莫敢出~,三年,乃流王于彘。”③一字为一言。《琵琶行》:“因为长句,歌以赠之,凡六百一十六~。”④一句为言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~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?”⑤著作;书籍。《过秦论》:“焚百家之~,以愚黔首。”⑥无实在意义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世与我相违,复驾~兮焉求?”⑦词缀,多用于动词之前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既盟之后,~归于好。”【言瑞】守信之言。【言重】出言慎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