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析骸以爨 > 析骸以爨的成语解释

析骸以爨

读音(发音): xī hái yǐ cuà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被围日久,粮尽柴绝的困境。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载曰:敝邑易子而食,析骸以爨。

示例: 巡握节而死,非亏教也,~,非本情也。 ★《新唐书·李翰传》

析骸以爨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析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骸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以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爨"的成语

析骸以爨相关推荐

成语"析骸以爨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析骸以爨"逐字解释参考

xī①劈;劈木头。《诗经·齐风·南山》:“~薪如之何?匪斧不克。”【引】剖开。邹阳《狱中上书自明》:“剖心~肝。”②分散;分离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邦分离~,而不能守也。”③分析;辨析。陶潜《移居》:“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hái①胫骨;小腿骨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膝解为~关,侠膝之骨为连~,~下为辅。”【又】骨;人骨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其筯~之所冲犯,肌肤之所浸渍,轻霜露而狎风雨。”②形体;身体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或因寄所托,放浪形~之外。”《梅花岭记》:“即如忠烈遗~,不可问矣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yǐ①用;使用。《涉江》:“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~。”②做。《子路、曾晳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:“如或知尔,则何~哉?”③认为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皆~美于徐公。”④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、方法,可视情况译为“拿”、“用”、“凭”、“把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愿~十五城请易璧。”⑤起提宾作用,可译为“把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亦不~城予赵,赵亦终不予秦璧。”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等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而吾~捕蛇独存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且~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,不可。”⑦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、地点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从”。《苏武传》:“武~始元六年春至京师。”⑧表示动作、行为的对象,用法同“与”,可译为“和”、“跟”;有时可译为“率领、带领”。《战国策·周策》:“天下有变,王割汉中~楚和。”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(公子)欲~客往赴秦军,与赵俱死。”⑨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,可译为“而”、“又”、“并且”等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夫夷~近,则游者众;险~远,则至者少。”⑩表示承接关系,“以”前的动作行为,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,可译为“而”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予与四人拥火~入。”⑾表示因果关系,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,可译为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吾所以为此者,~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”⑿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木欣欣~向荣,泉涓涓而始流。”⒀表目的关系,可译为“而”“来”“用来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作《师说》~贻之。”⒁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或范围,用法同现代汉语。《张衡传》:“自王侯~下,莫不逾侈。”⒂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,可译为“至于”。《柳毅传》:“然自约其心者,达君之冤,余无及也。~言慎勿相避者,偶然耳,岂有意哉!”⒃通“已”。已经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座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,固~怪之矣。”⒄通“已”。停止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无~,则王乎?”⒅只是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君家所寡有者,~义耳。”【以往】以后。【以为】⒈认为。⒉使……成为。⒊把……当作。⒋作为;用作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cuàn①烧火做饭。《孟子·滕文公》:“许子以釜甑~,以铁耕乎?”②灶。《项脊轩志》:“迨诸父异~,内外多置小门墙,往往而是。”③戏曲名词。宋杂剧、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。如《朴百花爨》、《文房四宝爨》等。④我国古代地域名与民族名。魏晋南北朝时,由今云南东部地区统治集团爨氏大姓演变而成。晋宋至隋唐时,爨氏分为东西二部,均在云南东部。元代一般以东爨居民为黑爨,以西爨居民为白爨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