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手加额
读音(发音): yǐ shǒu jiā é
详细解释(意思):把手放在额上。表示欢欣庆幸。
出处(典故): 宋·杨万里《章贡道院记》:“斯言一出,十邑之民,以手加额,家传人诵。”
示例: 国人见庄公母子同归,无不~,称庄公之孝。 ★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四回
以手加额成语接龙
- 饿莩遍野
- 蛾眉皓齿
- 恶迹昭著
- 扼喉抚背
- 讹言惑众
- 扼吭夺食
- 恶虎不食子
- 恶事行千里
- 哑子吃黄连
- 恶作剧
- 峨峨汤汤
- 额手称庆
- 峨峨洋洋
- 额手称颂
- 峨冠博带
- 额手相庆
- 鹅湖之会
- 额首称庆
- 额外主事
- 鹅毛大雪
- 鹅王择乳
- 婀娜多姿
- 屙金溺银
- 鹅行鸭步
- 扼襟控咽
- 讹以传讹
- 蛾眉螓首
- 扼亢拊背
- 讹以滋讹
- 额蹙心痛
第一个字为"以"的成语
- 以暴易暴
- 以狸饵鼠
- 以力服人
- 以毒攻毒
- 以辞害意
- 以辞取人
- 以讹传讹
- 以此类推
- 以恶报恶
- 以白诋青
- 以大恶细
- 以耳代目
- 以白为黑
- 以党举官
- 以耳为目
- 以半击倍
- 以德报德
- 以德报怨
- 以法为教
- 以冰致蝇
- 以防不测
- 以德服人
- 以不济可
- 以防万一
- 以德追祸
- 以词害意
- 以点带面
- 以丰补歉
- 以戈舂黍
- 以古制今
- 以公灭私
- 以骨去蚁
- 以瞽引瞽
- 以功补过
- 以攻为守
- 以观后效
- 以宫笑角
- 以冠补履
- 以古方今
- 以管窥豹
- 以古非今
- 以古为鉴
- 以管窥天
- 以古为镜
- 以规为瑱
- 以荷析薪
- 以古喻今
- 以简御繁
- 以黑为白
- 以狸至鼠
- 以胶投漆
- 以毁为罚
- 以狸致鼠
- 以儆效尤
- 以火救火
- 以酒解酲
- 以火去蛾
- 以蠡测海
- 以绝后患
- 以火止沸
- 以礼相待
- 以渴服马
- 以己度人
- 以理服人
- 以口问心
- 以计代战
- 以假乱真
- 以快先睹
- 以利累形
- 以煎止燔
- 以邻为壑
- 以老卖老
- 以简驭繁
- 以鹿为马
- 以类相从
- 以勤补拙
- 以卵敌石
- 以求一逞
- 以卵击石
- 以卵投石
- 以屈求伸
- 以毛相马
- 以权达变
- 以貌取人
- 以权谋私
- 以沫相濡
- 以筌为鱼
- 以偏概全
- 以人废言
- 以强凌弱
- 以人为鉴
- 以强胜弱
- 以人为镜
- 以人择官
- 以忍为阍
- 以肉餧虎
- 以身殉职
- 以弱胜强
- 以身作则
- 以日继夜
- 以弱制强
- 以日为年
- 以慎为键
- 以升量石
- 以杀去杀
- 以容取人
- 以柔克刚
- 以杀止杀
- 以石投卵
- 以石投水
- 以柔制刚
- 以身报国
- 以手加额
- 以肉啖虎
- 以身试法
- 以守为攻
- 以身试险
- 以肉驱蝇
- 以肉去蚁
- 以售其奸
- 以身许国
- 以肉喂虎
- 以书为御
- 以身殉国
- 以叔援嫂
- 以汤沃沸
- 以疏间亲
- 以汤沃雪
- 以水济水
- 以汤止沸
- 以水救水
- 以螳当车
- 以水投石
- 以桃代李
- 以莛叩钟
- 以水投水
- 以莛扣钟
- 以水洗血
- 以莛撞钟
- 以私废公
- 以私害公
- 以退为进
- 以索续组
- 以往鉴来
- 以微知著
- 以言徇物
- 以微知着
- 以眼还眼
- 以心问心
- 以刑去刑
- 以为后图
- 以羊易牛
- 以伪乱真
- 以刑止刑
- 以养伤身
- 以噎废飡
- 以文害辞
- 以刑致刑
- 以噎废餐
- 以学愈愚
- 以文会友
- 以文乱法
- 以夜继朝
- 以血洗血
- 以郄视文
- 以牙还牙
- 以夜继日
- 以夜继昼
- 以小见大
- 以言举人
- 以心传心
- 以言取人
- 以夜续昼
- 以言为讳
- 以一持万
- 以疑决疑
- 以义断恩
- 以一当十
- 以义割恩
- 以一奉百
- 以一儆百
- 以佚待劳
- 以一警百
- 以逸待劳
- 以一知万
- 以逸击劳
- 以意逆志
- 以夷伐夷
- 以意为之
- 以夷攻夷
- 以镒称铢
- 以夷制夷
- 以蚓投鱼
- 以夷治夷
- 以直抱怨
- 以鱼驱蝇
- 以锥刺地
- 以指测河
- 以紫乱朱
- 以玉抵鹊
- 以指挠沸
- 以紫为朱
- 以玉抵乌
- 以终天年
- 以誉进能
- 以众暴寡
- 以誉为赏
- 以珠弹雀
- 以怨报德
- 以铢称镒
- 以泽量尸
- 以铢程镒
- 以战去战
- 以战养战
- 以锥飡壸
- 以直报怨
- 以锥餐壶
第二个字为"手"的成语
- 搓手顿脚
- 碍手碍脚
- 白手兴家
- 白手成家
- 白手空拳
- 白手起家
- 比手划脚
- 搏手无策
- 赤手空拳
- 出手得卢
- 触手可及
- 触手生春
- 垂手而得
- 垂手可得
- 搓手顿足
- 措手不及
- 大手大脚
- 得手应心
- 点手划脚
- 点手莋脚
- 毒手尊前
- 毒手尊拳
- 断手续玉
- 额手称庆
- 额手称颂
- 额手相庆
- 反手可得
- 负手之歌
- 拱手而降
- 拱手让人
- 拱手听命
- 后手不接
- 慌手慌脚
- 慌手忙脚
- 挤手捏脚
- 假手于人
- 举手加额
- 举手投足
- 举手相庆
- 举手之劳
- 皲手茧足
- 楞手楞脚
- 敛手待毙
- 敛手屏足
- 两手空空
- 捩手覆羹
- 毛手毛脚
- 妙手丹青
- 妙手回春
- 妙手空空
- 妙手偶得
- 拿手好戏
- 拍手称快
- 捏手捏脚
- 蹑手蹑脚
- 蹑手蹑足
- 胼手胝足
- 七手八脚
- 轻手蹑脚
- 轻手轻脚
- 轻手软脚
- 人手一册
- 如手如足
- 十手争指
- 螫手解腕
- 束手旁观
- 束手束脚
- 束手束足
- 束手听命
- 束手无策
- 束手就缚
- 束手无措
- 束手就困
- 束手无计
- 束手就禽
- 束手无术
- 束手就擒
- 束手自毙
- 束手坐视
- 束手就殪
- 束手待毙
- 束手待死
- 束手缚脚
- 束手就毙
- 顺手牵羊
- 缩手缩脚
- 脱手弹丸
- 唾手可得
- 唾手可取
- 握手言欢
- 污手垢面
- 洗手不干
- 洗手奉公
- 洗手奉职
- 小手小脚
- 心手相忘
- 心手相应
- 信手拈来
- 袖手旁观
- 摇手触禁
- 一手托天
- 一手一脚
- 一手一足
- 一手遮天
- 一手包办
- 以手加额
- 引手投足
- 游手好闲
- 游手偷闲
- 札手舞脚
- 支手舞脚
- 指手点脚
- 指手顿脚
- 指手划脚
- 指手画脚
- 炙手可热
- 重手累足
- 着手成春
第三个字为"加"的成语
- 变本加厉
- 佛头加秽
- 冠上加冠
- 黄袍加身
- 黄袍加体
- 火上加油
- 加油加醋
- 进禄加官
- 举手加额
- 快马加鞭
- 撩火加油
- 漫不加意
- 盘水加剑
- 添油加醋
- 添枝加叶
- 添砖加瓦
- 添醋加油
- 文不加点
- 文无加点
- 雪上加霜
- 以手加额
- 足尺加二
第四个字为"额"的成语
以手加额相关推荐
成语"以手加额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以手加额"逐字解释参考
yǐ①用;使用。《涉江》:“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~。”②做。《子路、曾晳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:“如或知尔,则何~哉?”③认为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皆~美于徐公。”④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、方法,可视情况译为“拿”、“用”、“凭”、“把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愿~十五城请易璧。”⑤起提宾作用,可译为“把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亦不~城予赵,赵亦终不予秦璧。”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等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而吾~捕蛇独存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且~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,不可。”⑦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、地点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从”。《苏武传》:“武~始元六年春至京师。”⑧表示动作、行为的对象,用法同“与”,可译为“和”、“跟”;有时可译为“率领、带领”。《战国策·周策》:“天下有变,王割汉中~楚和。”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(公子)欲~客往赴秦军,与赵俱死。”⑨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,可译为“而”、“又”、“并且”等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夫夷~近,则游者众;险~远,则至者少。”⑩表示承接关系,“以”前的动作行为,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,可译为“而”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予与四人拥火~入。”⑾表示因果关系,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,可译为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吾所以为此者,~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”⑿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木欣欣~向荣,泉涓涓而始流。”⒀表目的关系,可译为“而”“来”“用来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作《师说》~贻之。”⒁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或范围,用法同现代汉语。《张衡传》:“自王侯~下,莫不逾侈。”⒂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,可译为“至于”。《柳毅传》:“然自约其心者,达君之冤,余无及也。~言慎勿相避者,偶然耳,岂有意哉!”⒃通“已”。已经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座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,固~怪之矣。”⒄通“已”。停止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无~,则王乎?”⒅只是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君家所寡有者,~义耳。”【以往】以后。【以为】⒈认为。⒉使……成为。⒊把……当作。⒋作为;用作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ǒu①人的手。【又】手拿着;手持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使史更敝衣,草屦,背筐,~长镵,为除不洁者。”②亲手;亲自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~自笔录。”③控制的范围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王之命,悬于遂~。”④精通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项工作裙人。杜甫《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》:“回头指大男:‘渠是弓弩~。’”【手谈】下围棋。【手眼】手段;技艺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ā①浮夸;夸大其辞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牺牲玉帛,弗敢~也,必以信。”②加上;加于。《鸿门宴》:“樊哙覆其盾于地,~彘肩上,拔剑切而啖之。”③施加;施用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强秦之所以不敢~兵谋赵者,徒以吾两人在也。”④施予;给予。《唐雎不辱使命》:“大王~惠,以大易小,甚善。”⑤增加;增益。《劝学》:“登高而招,臂非~长也,而见者远。”⑥厉害;更厉害。《序》:“杌陧之象视清季有~。”⑦益处;好处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万钟于我何~焉。”⑧凌驾;欺凌。《论语·公治长》:“我不欲人之~诸我也。”⑨超过;胜过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竟酒,终不能~胜于赵。”⑩加以;予以。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:“尝~营葺,有碑载其事。”⑾更;更加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盖其又深,则其至又~少矣。”⑿通“嘉”,嘉赏。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闻子之归,……无尺土之封~子之勤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é①额头;脑门儿。《西门豹治邺》:“叩头且破,~血流地,色如死灰。”②牌匾;匾额。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:“庙在山之西麓,~曰:‘惠济’。”③数目。《新五代史·刘审交传》:“租有定~。”【额手】以手加额,表示庆幸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