仗气使酒
读音(发音): zhàng qì shǐ jiǔ
详细解释(意思):仗:凭借,倚仗;使:放任。指任性发酒疯。
出处(典故): 《北齐书·崔瞻传》:“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交。概将东还,瞻遗之书曰:‘仗气使酒,我之常弊,底诃指切,在卿尤甚。’”
示例:
仗气使酒成语接龙
- 九牛拉不转
- 久旱逢甘雨
- 旧瓶装新酒
- 救民于水火
- 九回肠
- 九折臂
- 纠缠不清
- 纠合之众
- 鸠车竹马
- 鸠夺鹊巢
- 九鼎一丝
- 鸠工庀材
- 九垓八埏
- 九故十亲
- 鸠集凤池
- 九关虎豹
- 鸠僭鹊巢
- 九合一匡
- 鸠居鹊巢
- 九回肠断
- 鸠形鹄面
- 九阍虎豹
- 鸠占鹊巢
- 九间朝殿
- 赳赳武夫
- 九间大殿
- 九变十化
- 九江八河
- 九鼎大吕
- 九九归一
第一个字为"仗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气"的成语
- 朝气蓬勃
- 暗气暗恼
- 才气过人
- 才气无双
- 吹气如兰
- 吹气胜兰
- 大气磅礴
- 荡气回肠
- 负气斗狠
- 负气含灵
- 负气仗义
- 和气生财
- 和气致祥
- 浩气长存
- 浩气凛然
- 剑气箫心
- 老气横秋
- 暮气沉沉
- 怒气填胸
- 怒气冲冲
- 怒气冲天
- 屏气敛息
- 屏气凝神
- 屏气慑息
- 屏气吞声
- 热气腾腾
- 忍气吞声
- 杀气腾腾
- 善气迎人
- 少气无力
- 神气十足
- 神气活现
- 生气勃勃
- 声气相求
- 声气相通
- 声气相投
- 盛气凌人
- 霜气横秋
- 死气沉沉
- 同气连枝
- 同气相求
- 吐气扬眉
- 喜气洋洋
- 下气怡色
- 下气怡声
- 血气方刚
- 血气之勇
- 言气卑弱
- 严气正性
- 一气呵成
- 一气浑成
- 移气养体
- 义气相投
- 意气飞扬
- 意气风发
- 意气高昂
- 意气相得
- 意气相投
- 意气扬扬
- 意气洋洋
- 意气用事
- 意气自如
- 意气自若
- 饮气吞声
- 有气没力
- 有气无力
- 有气无烟
- 怨气冲天
- 怨气满腹
- 仗气使酒
- 正气凛然
- 重气轻生
- 重气徇命
- 重气狥名
- 重气轻命
- 壮气凌云
- 壮气吞牛
- 紫气东来
第三个字为"使"的成语
- 如臂使指
- 不辱使命
- 插科使砌
- 趁风使柁
- 乘势使气
- 负才使气
- 见风使船
- 见风使舵
- 见风使帆
- 矜才使气
- 借风使船
- 借篷使风
- 举贤使能
- 看风使船
- 看风使舵
- 看风使帆
- 绿衣使者
- 论德使能
- 任贤使能
- 赏贤使能
- 使臂使指
- 使贪使愚
- 使愚使过
- 使智使勇
- 使嘴使舌
- 顺风使舵
- 顺风使帆
- 顺风使船
- 占风使帆
- 仗气使酒
- 炙冰使燥
- 朱衣使者
- 尊贤使能
第四个字为"酒"的成语
- 持螯把酒
- 愁长殢酒
- 愁肠殢酒
- 槌牛酾酒
- 箪食壶酒
- 貂裘换酒
- 恶醉强酒
- 放歌纵酒
- 妇人醇酒
- 金钗换酒
- 金貂换酒
- 金貂取酒
- 金貂贳酒
- 金龟换酒
- 旧瓶新酒
- 乞浆得酒
- 牵羊担酒
- 求浆得酒
- 双柑斗酒
- 羊羔美酒
- 仗气使酒
- 只鸡斗酒
- 只鸡絮酒
- 只鸡樽酒
- 炙鸡渍酒
- 彘肩斗酒
仗气使酒相关推荐
成语"仗气使酒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仗气使酒"逐字解释参考
zhàng①刀、剑、戈、戟等武器的总称。《智取生辰纲》:“歇下担~,那十一人都去松林树下睡倒了。”成语有“明火执仗”。②仪仗。《高祖还乡》:“拿着些不曾见过的器~,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。”③执,拿。《盐铁论·结和》:“高皇帝~剑定九州。”④依靠;凭借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将军神武雄才,~父兄之烈。”⑤宫廷、官府内持兵器作侍卫和表示礼仪的人。《新唐书·仪卫志》:“朝会之~……号衙内五卫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qì①云气;空气。《鸿门宴》:“吾令人望其~,皆龙虎,成五采。”《狱中杂记》:“屋极有窗以达~。”②气候;天气。《采草药》:“此地~之不同也。”③景象;景色。《饮酒》:“山~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”④气息;呼吸。《陈情表》:“但以刘日薄西山,~息奄奄。”⑤气味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矢溺皆闭其中,与饮食之~相薄。”⑥中医指责的元气。《柳毅传》:“闻子之说,~血俱动。”⑦气势;气概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夫战,勇~也。一鼓作~。”【又】使气;任性;使性子。《周处》:“周处年少时,凶强侠~,为乡里所患。”⑧气节;志气。《出师表》:“诚宜开张圣听,以光先帝遗德,恢宏志士之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ǐ①命令;派遣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扶苏以数谏故,上~外将兵。”②让;叫。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~我不得开心颜。”③使唤;驱使;使用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人皆得以隶~之。”④主;指使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是进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,周公之被逮所由~也。”⑤出使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是时屈原既疏,不复在位,~于齐。”⑥出使的人;使者。《卖炭翁》:“一车炭,千余斤,宫~驱将惜不得。”⑦使命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时周瑜受~至番阳。”⑧假使;如果。《阿房宫赋》:“~六国爱其人,则足以拒秦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ǔ(1)用粮食、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,如葡萄酒、烧酒等。(2)姓。【酒吧间】<方>指西餐馆或西式旅馆中卖酒的地方。[吧,英bar]【酒保】酒店伙计(多见于早期白话)。【酒菜】(1)酒和菜。(2)下酒的菜。【酒饭】酒和饭食。【酒鬼】好酒贪杯的人(骂人的话)。【酒花】见〖啤酒花〗。【酒会】形式比较简单的宴会,用酒和点心待客,不排席次,客人到场、退场都比较自由。【酒家】(1)指酒店,现多用做饭馆名称。(2)酒保。【酒浆】<书>酒。【酒精】见〖乙醇〗。【酒帘】酒望。【酒量】一次能喝多少酒的限度。【酒令】(~儿)旧时饮酒时所做的可分输赢的游戏,输了的人罚饮酒。【酒母】酒曲。【酒娘】江米酒。【酒器】盛酒和饮酒的器皿。【酒钱】<轻>旧时给服务员或临时服务者的小费。【酒曲】酿酒用的曲。【酒肉朋友】只在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。【酒食】酒和饭菜。【酒嗉子】<方>细长形酒壶,口向外张开,颈细,底大,没有柄,多用锡或陶瓷制成。【酒徒】好(hào)酒贪杯的人。【酒望】旧时酒店的幌子,用布做成。也叫酒望子、酒帘。【酒涡】同〖酒窝〗。【酒窝】(~儿)笑时颊上现出的小圆窝。【酒席】请客或聚餐用的酒和整桌的菜。【酒药】酿制黄酒或江米酒用的曲。【酒意】将要醉的感觉或神情。【酒糟】造酒剩下的渣滓。【酒渣鼻】慢性皮肤病,鼻子尖出现鲜红色斑点,逐渐变成暗红色,鼻部结缔组织增长,皮脂腺扩大,成小硬结,能挤出皮脂分泌物。也叫酒糟鼻。【酒盅】(~儿)小酒杯。也作酒钟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