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三言讹虎 > 三言讹虎的成语解释

三言讹虎

读音(发音): sān yán é hǔ

详细解释(意思):犹三人成虎。比喻说的人多了,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。

出处(典故): 清·秋瑾《致琴文书》:“况三言讹虎,众口铄金;因积毁销骨,致他方糊口。”

示例:

三言讹虎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三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言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讹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虎"的成语

三言讹虎相关推荐

成语"三言讹虎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三言讹虎"逐字解释参考

sān①三;第三。②再三;多次;多(年)。《硕鼠》:“~岁贯女,莫我肯顾。”《鸿门宴》:“范增数目项王,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~。”【三尺】⒈剑。剑长约三尺,所以这样称。⒉法律。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,所以用“三尺”代称法律。【三辅】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,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。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。【三宫】⒈儒家称天子六宫,诸侯夫人减半,称作三宫。⒉三个星座。明⒊堂、辟雍、灵台。⒋皇帝、太后、皇后。【三军】⒈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、中军、下军,其三万七千五百人。⒉古代指步、车、骑三军;现代指海陆空三军。⒊全军,通称军队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yán①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此人一一为具~所闻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吾能弭谤矣,乃不敢~。”②言语;言论。《鸿门宴》:“至军中,具以沛公~报项王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王不听,于国人莫敢出~,三年,乃流王于彘。”③一字为一言。《琵琶行》:“因为长句,歌以赠之,凡六百一十六~。”④一句为言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~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?”⑤著作;书籍。《过秦论》:“焚百家之~,以愚黔首。”⑥无实在意义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世与我相违,复驾~兮焉求?”⑦词缀,多用于动词之前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既盟之后,~归于好。”【言瑞】守信之言。【言重】出言慎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é①谣言;邪说;蛊惑人心的话。《汉书·成帝纪》:“京师无故~言大水至。”【引】错误。《史通·自叙》:“~音鄙句。”②改变;变化。《诗经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式~尔心。”③通“吪”,行动。《诗经·小雅·无羊》:“或降于阿,或饮于池,或寝或~。”④借端敲诈。《红楼梦》:“~他拖欠官银,拿他到了衙门里去。”⑤野火烧。李白《明堂赋》:“粲炳炳以照烂,倏山~而晷换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hǔ①老虎。《周处》:“又义兴水中有蛟,山中有白额~并皆暴犯百姓。”②比喻凶狠残暴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秦,~狼之国,不可信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曹公,豺~也,挟天子以征四方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