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心自是
读音(发音): shī xīn zì shì
详细解释(意思):师心:以心为师,这里指只相信自己;自是: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。形容自以为是,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。
出处(典故):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见有闭门读书,师心自是,稠人广座,谬误差失者多矣。”
示例:
师心自是成语接龙
- 尸横遍野
- 十病九痛
- 食不甘味
- 史不绝书
- 世道人心
- 时不可失
- 市井之臣
- 十里长亭
- 诗肠鼓吹
- 师出无名
- 矢口抵赖
- 狮子大开口
- 湿肉伴干柴
- 事无三不成
- 十八般兵器
- 十八般武艺
- 十八层地狱
- 十年九不遇
- 十万八千里
- 时势造英雄
- 始愿不及此
- 世上无难事
- 事后诸葛亮
- 事急无君子
- 试金石
- 似是而非
- 似漆如胶
- 似乎
- 是曲
- 是非曲直
第一个字为"师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心"的成语
- 悼心失图
- 钩心斗角
- 人心归向
- 忧心如捣
- 熬心费力
- 安心定志
- 安心乐业
- 安心乐意
- 安心落意
- 变心易虑
- 冰心一片
- 人心隔肚皮
- 疑心生暗鬼
- 裁心镂舌
- 臣心如水
- 沉心静气
- 称心快意
- 称心满意
- 称心如意
- 趁心如意
- 趁心像意
- 诚心诚意
- 诚心实意
- 诚心正意
- 逞心如意
- 痴心妄想
- 赤心报国
- 赤心相待
- 处心积虑
- 戳心灌髓
- 刺心刻骨
- 刺心裂肝
- 刺心切骨
- 从心所欲
- 粗心大意
- 摧心剖肝
- 存心不良
- 存心积虑
- 存心养性
- 寸心千古
- 措心积虑
- 丹心碧血
- 丹心如故
- 悼心疾首
- 得心应手
- 低心下意
- 雕心刻肾
- 雕心雁爪
- 动心怵目
- 动心骇目
- 动心忍性
- 洞心骇耳
- 洞心骇目
- 二心两意
- 二心三意
- 防心摄行
- 放心解体
- 放心托胆
- 分心挂腹
- 佛心蛇口
- 抚心自问
- 拊心泣血
- 负心违愿
- 腹心相照
- 腹心之患
- 腹心之疾
- 甘心瞑目
- 甘心情原
- 甘心情愿
- 甘心如荠
- 甘心首疾
- 肝心若裂
- 肝心涂地
- 革心易行
- 攻心扼吭
- 攻心为上
- 勾心斗角
- 狗心狗行
- 关心民瘼
- 归心如箭
- 归心似箭
- 刿心怵目
- 刿心刳肺
- 刿心刳腹
- 刿心鉥肾
- 寒心酸鼻
- 寒心消志
- 寒心销志
- 骇心动目
- 好心好意
- 狠心辣手
- 灰心短气
- 灰心槁形
- 灰心丧气
- 灰心丧意
- 回心转意
- 慧心妙舌
- 慧心巧思
- 蕙心兰质
- 蕙心纨质
- 机心械肠
- 江心补漏
- 匠心独具
- 匠心独妙
- 匠心独运
- 将心比心
- 降心俯首
- 降心顺俗
- 降心下气
- 降心相从
- 脚心朝天
- 焦心热中
- 焦心劳思
- 锦心绣肠
- 锦心绣腹
- 锦心绣口
- 尽心竭力
- 尽心尽力
- 惊心动魄
- 惊心夺目
- 惊心骇目
- 惊心骇神
- 惊心悲魄
- 惊心骇瞩
- 惊心惨目
- 惊心裂胆
- 惊心褫魄
- 惊心怵目
- 惊心破胆
- 惊心丧魄
- 惊心悼胆
- 惊心眩目
- 惊心吊胆
- 惊心吊魄
- 疚心疾首
- 居心不良
- 居心叵测
- 居心险恶
- 镌心铭骨
- 开心见诚
- 开心见胆
- 开心见肠
- 刊心刻骨
- 亢心憍气
- 可心如意
- 空心汤圆
- 抠心挖肚
- 抠心挖血
- 刳心雕肾
- 叩心泣血
- 苦心孤诣
- 苦心积虑
- 苦心经营
- 快心满意
- 快心满志
- 快心遂意
- 旷心怡神
- 亏心短行
- 困心横虑
- 困心衡虑
- 兰心蕙性
- 狼心狗肺
- 狼心狗行
- 劳心苦思
- 劳心焦思
- 冷心冷面
- 离心离德
- 灵心慧齿
- 灵心慧性
- 龙心凤肝
- 镂心刻骨
- 镂心呕血
- 镂心鉥肝
- 驴心狗肺
- 论心定罪
- 瞒心昧己
- 扪心无愧
- 扪心自问
- 民心不壹
- 铭心刻骨
- 铭心镂骨
- 木心石腹
- 明心见性
- 乃心王室
- 溺心灭质
- 呕心抽肠
- 呕心滴血
- 呕心沥血
- 呕心镂骨
- 捧心西子
- 平心定气
- 平心而论
- 平心静气
- 平心易气
- 剖心坼肝
- 剖心泣血
- 剖心析胆
- 剖心析肝
- 披心沥血
- 披心相付
- 齐心并力
- 齐心协力
- 齐心一力
- 齐心涤虑
- 齐心合力
- 齐心戮力
- 齐心同力
- 潜心笃志
- 潜心涤虑
- 惬心贵当
- 琴心剑胆
- 倾心吐胆
- 清心寡欲
- 清心少欲
- 全心全意
- 热心苦口
- 热心快肠
- 人心不古
- 人心大快
- 人心涣散
- 人心皇皇
- 人心向背
- 人心惶惶
- 人心莫测
- 人心难测
- 人心叵测
- 人心如面
- 人心丧尽
- 人心所归
- 人心所向
- 人心惟危
- 仁心仁术
- 仁心仁闻
- 忍心害理
- 柔心弱骨
- 洒心更始
- 三心二意
- 三心两意
- 丧心病狂
- 伤心惨目
- 伤心蒿目
- 伤心疾首
- 赏心乐事
- 赏心悦目
- 蛇心佛口
- 设心处虑
- 设心积虑
- 身心交病
- 身心交瘁
- 师心自是
- 师心自用
- 石心木肠
- 实心实意
- 使心别气
- 使心用腹
- 使心用幸
- 使心作幸
- 适心娱目
- 兽心人面
- 输心服意
- 鼠心狼肺
- 鉥心刿肾
- 鉥心刿目
- 爽心豁目
- 爽心悦目
- 私心杂念
- 随心所欲
- 死心搭地
- 死心落地
- 死心塌地
- 死心踏地
- 遂心应手
- 碎心裂胆
- 遂心快意
- 遂心满意
- 遂心如意
- 贪心不足
- 提心吊胆
- 提心在口
- 铁心木肠
- 铁心石肠
- 同心合力
- 同心合意
- 同心竭力
- 同心毕力
- 同心并力
- 同心戮力
- 同心敌忾
- 同心同德
- 同心协德
- 同心断金
- 同心协济
- 同心共胆
- 同心协力
- 同心共济
- 同心叶力
- 同心合胆
- 同心合德
- 同心一德
- 同心一力
- 同心一意
- 童心未泯
- 铜心铁胆
- 痛心绝气
- 痛心切骨
- 痛心入骨
- 痛心伤臆
- 痛心拔脑
- 痛心病首
- 痛心疾首
- 吐心吐胆
- 抟心壹志
- 抟心揖志
- 推心致腹
- 推心置腹
- 歪心邪意
- 违心之论
- 问心无愧
- 我心如秤
- 五心六意
- 洗心涤虑
- 洗心革面
- 洗心换骨
- 洗心回面
- 像心称意
- 像心如意
- 像心适意
- 像心像意
- 枭心鹤貌
- 小心谨慎
- 小心翼翼
- 协心戮力
- 协心同力
- 心心念念
- 心心相印
- 雄心勃勃
- 雄心壮志
- 熊心豹胆
- 修心养性
- 悬心吊胆
- 野心勃勃
- 一心同功
- 一心同归
- 一心同体
- 一心无二
- 一心一德
- 一心一腹
- 一心一计
- 一心一力
- 一心一路
- 一心一意
- 依心像意
- 以心问心
- 以心传心
- 淫心匿行
- 鹰心雁爪
- 用心竭力
- 用心良苦
- 用心用意
- 忧心忡忡
- 忧心悄悄
- 忧心如焚
- 游心骇耳
- 游心寓目
- 有心无力
- 有心有意
- 于心何忍
- 于心无愧
- 娱心悦目
- 云心鹤眼
- 云心水性
- 贼心不死
- 宅心忠厚
- 斋心涤虑
- 甄心动惧
- 真心诚意
- 真心实意
- 真心真意
- 正心诚意
- 中心摇摇
- 忠心赤胆
- 忠心耿耿
- 忠心贯日
- 众心成城
- 众心如城
- 诛心之论
- 专心一意
- 专心一志
- 专心致志
- 壮心不已
- 椎心饮泣
- 椎心顿足
- 椎心呕血
- 椎心泣血
- 恣心纵欲
- 钻心刺骨
第三个字为"自"的成语
- 故步自封
- 固步自封
- 刚愎自用
- 监守自盗
- 引虎自卫
- 自觉自愿
- 自给自足
- 按行自抑
- 昂昂自若
- 昂然自得
- 昂然自若
- 遨翔自得
- 安闲自得
- 安闲自在
- 傲睨自若
- 跋扈自恣
- 卑以自牧
- 悲不自胜
- 闭关自守
- 闭关自主
- 闭合自责
- 闭境自守
- 闭阁自责
- 闭门自守
- 弊帚自珍
- 敝帚自享
- 敝帚自珍
- 功到自然成
- 养虎自贻灾
- 养虎自遗患
- 不打自招
- 不攻自破
- 不敢自专
- 不能自拔
- 不能自已
- 不由自主
- 不知自量
- 不知自爱
- 操纵自如
- 怅然自失
- 超然自得
- 超然自逸
- 超然自引
- 沉痼自若
- 从容自如
- 从容自若
- 蹉跎自误
- 登高自卑
- 独立自主
- 杜门自绝
- 杜门自守
- 短垣自逾
- 反躬自省
- 反躬自问
- 反躬自责
- 反身自问
- 放虎自卫
- 放任自流
- 夫子自道
- 抚躬自问
- 抚心自问
- 改过自新
- 改行自新
- 刚戾自用
- 高傲自大
- 高凤自秽
- 膏火自煎
- 孤芳自赏
- 故步自画
- 顾影自怜
- 顾盼自豪
- 顾盼自雄
- 果于自信
- 挥洒自如
- 悔过自新
- 悔过自责
- 悔罪自新
- 浑然自成
- 计过自讼
- 监临自盗
- 监主自盗
- 洁身自爱
- 洁身自好
- 洁身自守
- 洁清自矢
- 桀骜自恃
- 骄傲自满
- 斤斤自守
- 矜功自伐
- 矜己自饰
- 泾渭自分
- 泾渭自明
- 咎由自取
- 居功自傲
- 举止自若
- 开合自如
- 狂妄自大
- 冷暖自知
- 力不自胜
- 聊以自慰
- 聊以自娱
- 茫然自失
- 毛遂自荐
- 扪心自问
- 喃喃自语
- 喷血自污
- 欺人自欺
- 强直自遂
- 强食自爱
- 清闲自在
- 情不自已
- 情不自禁
- 然糠自照
- 燃糠自照
- 人不自安
- 人人自危
- 任其自流
- 任其自然
- 山木自寇
- 神情自若
- 神色自若
- 神意自若
- 师心自是
- 师心自用
- 束手自毙
- 束修自好
- 爽然自失
- 束身自爱
- 束身自好
- 束身自修
- 泰然自若
- 谈笑自如
- 谈笑自若
- 坦然自若
- 陶然自得
- 恬然自足
- 听其自然
- 听其自流
- 头梢自领
- 头稍自领
- 吐丝自缚
- 退食自公
- 唾面自干
- 玩火自焚
- 汪洋自肆
- 汪洋自恣
- 为法自弊
- 无病自炙
- 无地自厝
- 无地自容
- 无地自处
- 无师自通
- 无为自成
- 无为自化
- 喜不自胜
- 享帚自珍
- 逍遥自得
- 逍遥自娱
- 逍遥自在
- 消遥自在
- 欣然自得
- 欣欣自得
- 行远自迩
- 形影自吊
- 形影自守
- 言笑自如
- 言笑自若
- 晏然自若
- 燕幕自安
- 扬扬自得
- 洋洋自得
- 养虎自毙
- 养虎自残
- 养虎自啮
- 养虎自齧
- 夜郎自大
- 夷然自若
- 怡然自得
- 怡然自乐
- 怡然自若
- 蚁穴自封
- 意气自如
- 意气自若
- 引过自责
- 引狼自卫
- 引咎自责
- 饮醇自醉
- 应付自如
- 庸人自扰
- 拥兵自固
- 优游自得
- 优游自如
- 优游自若
- 优游自适
- 优游自在
- 悠游自得
- 悠游自在
- 悠然自得
- 悠闲自在
- 运掉自如
- 运用自如
- 造茧自缚
- 沾沾自好
- 沾沾自满
- 沾沾自喜
- 沾沾自衒
- 植党自私
- 主守自盗
- 自暴自弃
- 自吹自擂
- 自吹自捧
- 自卖自夸
- 自媒自衒
- 自高自大
- 自弃自暴
- 自轻自贱
- 自始自终
- 自私自利
- 自生自灭
- 自业自得
- 自由自在
- 自言自语
- 自怨自艾
- 自作自受
- 作法自毙
- 作法自弊
- 作茧自缚
- 坐地自划
第四个字为"是"的成语
- 百无一是
- 比比皆是
- 比肩皆是
- 一身都是胆
- 不宁唯是
- 触目皆是
- 独行其是
- 俯拾皆是
- 俯拾即是
- 各行其是
- 共商国是
- 积非成是
- 没衷一是
- 莫衷一是
- 人非物是
- 师心自是
- 实事求是
- 所在皆是
- 习非成是
- 闲非闲是
- 亦复如是
- 质非文是
- 自以为是
- 自行其是
师心自是相关推荐
成语"师心自是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师心自是"逐字解释参考
shī①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,二千五百人一师。泛指军队。《烛之武退秦师》:“若使烛之武见秦君,~必退。”②老师。《师说》:“~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”③以……为师;向……学习。《师说》:“其闻道也,固先乎吾,吾从而~之。”④学习;效法。《师说》:“吾~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。”⑤有专门知识或技艺的人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而渔工水~虽知而不能言。”⑥对宗教徒的尊称。多指佛教徒的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xīn①心脏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顺我,即先刺~。”②心脏所在的胸部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此臣日夜切齿拊~也。”③内心,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。《熟读精思》:“读书三到,谓~到,眼到,口到。”④想法;心意。《殽之战》:“勤而无所,必有悖~。”⑤中心;中央。《琵琶行》:“唯见江~秋月白。”【心志】内心;意志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ǐ①自己。《孙膑减灶》:“庞涓~知智穷兵败,乃~刭。”《望洋兴叹》:“于是焉河伯欣然~喜。”②亲自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赵王及平原君~迎公子于界。”《垓下之战》:“项王乃悲歌慷慨,~为诗曰……。”③其;他(她)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中有双飞鸟,~名为鸳鸯。”《陌上桑》:“秦氏有好女,~。名为罗敷”④原来;本来。《陌上桑》:“使君~有妇,罗敷。有夫”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我~不驱卿,逼迫有阿母。”⑤自然;当然。《活板》:“以手拂之,其印~落,殊不沾污。”《订鬼》:“思念存想,~见异物也。”⑥从;由。《察今》:“其剑~舟中坠于水。”《为学》:“越明年,贫者~南海还。”⑦在;自从。《三峡》:“~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。”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~君别我后,人事不可量。”⑧常“自非”连用,相当于“除非”、“假如不是”。《三峡》:“~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”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~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”⑨表示让步,相当于“即使”。《汉书·周昌传》:“昌为人强力,敢直言,~萧、曹等皆卑下之。”⑩增音节,不译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物物各~异。种种在其中。”【自好】自洁其身。【自谴】自己排谴忧虑。【自修】自我修养。自然而此治。【自许】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。【自引】⒈自己辞去官职。⒉自杀。【自用】按自己的主张行事,不理会别人的意见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ì①对;正确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~而昨非。”【又】认为……正确;肯定。《问说》:“~己而非人,俗之同病。”②这;这个;这样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~说也,人常疑之。”③凡是;所有的。《游园》:“~花都放了,那牡丹还早。”④表判断。《琵琶行》:“同~天涯沦落人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