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手泽之遗 > 手泽之遗的成语解释

手泽之遗

读音(发音): shǒu zé zhī yí

详细解释(意思):手泽:为手汗所沾润。指先人遗物。

出处(典故): 《礼记·玉藻》:“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,手泽存焉尔。”

示例:

手泽之遗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手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泽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遗"的成语

手泽之遗相关推荐

成语"手泽之遗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手泽之遗"逐字解释参考

shǒu①人的手。【又】手拿着;手持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使史更敝衣,草屦,背筐,~长镵,为除不洁者。”②亲手;亲自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~自笔录。”③控制的范围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王之命,悬于遂~。”④精通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项工作裙人。杜甫《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》:“回头指大男:‘渠是弓弩~。’”【手谈】下围棋。【手眼】手段;技艺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é①聚水的洼地。一般指湖沼。《滕五阁序》:“山原旷其盈视,川~纡其骇瞩。”②雨露。《项脊轩志》:“百年老屋,尘泥渗漉,雨~下注。”③津液。《采草药》:“大率用根者,若有宿根,须取无茎叶时采,则津~皆归其根。”④光泽;润泽。《采草药》:“未花时采,则根色鲜~。”⑤恩惠;好处。《西门豹治邺》:“故西门豹为邺令,名闻天下,~流后世”【又】使……得到恩泽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未能助上大有为,以膏~斯民。”⑥内衣。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: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~。”【泽国】⒈境内多河流、湖泊、沼泽的地区和国家。⒉被水淹的地区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yí①遗失;丢失。《过秦论》:“秦无亡矢~镞之费,而天下诸侯已困矣。”②放弃;舍弃。《师说》:“小学而大~,吾未见其明也。”③遗失的东西。《乐羊子妻》:“况拾~求利以污其行乎?”④遗留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此三者,吾~恨也。”【又】特指死人遗留下来的。《序》:“否则不能继述先烈~志且光大之。”wèi①赠送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闻之,往请,欲厚~之。”②给予的东西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父母岁有裘葛之~。”【遗风】流传下来的风尚。【遗民】改朝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