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而后可
读音(发音): qiǎng ér hòu kě
详细解释(意思):强:硬要,迫使。经强求后才答应。
出处(典故): 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良曰:‘请复之。’强而后可,一朝而获十禽。”
示例:
强而后可成语接龙
- 苛政猛于虎
- 可望不可即
- 磕牙料嘴
- 苛捐杂税
- 科班出身
- 科头箕踞
- 可操左券
- 科头跣足
- 可乘之机
- 颗粒无收
- 可乘之隙
- 磕头礼拜
- 可发一噱
- 磕头碰脑
- 可歌可泣
- 磕头如捣
- 可见一斑
- 溘然长逝
- 可泣可歌
- 可想而知
- 溘然长往
- 可心如意
- 溘先朝露
- 可有可无
- 客死他乡
- 恪守不渝
- 恪守成宪
- 课语讹言
- 课嘴撩牙
- 嗑牙料嘴
第一个字为"强"的成语
- 强本节用
- 强兵富国
- 强唇劣嘴
- 强干弱枝
- 强弓劲弩
- 强记博闻
- 强嘴拗舌
- 强加于人
- 强嘴硬牙
- 强奸民意
- 强弩末矢
- 强本弱末
- 强本弱支
- 强弩之极
- 强本弱枝
- 强弩之末
- 强作解人
- 强聒不舍
- 强食弱肉
- 强人所难
- 强枝弱本
- 强直自遂
- 强识博闻
- 强自取折
- 强食靡角
- 强自取柱
- 强食自爱
- 强死赖活
- 强词夺理
- 强死强活
- 强词夺正
- 强文假醋
- 强得易贫
- 强文浉醋
- 强颜欢笑
- 强而后可
- 强凫变鹤
第二个字为"而"的成语
- 备而不用
- 合而为一
- 极而言之
- 迷而不返
- 涅而不缁
- 引而不发
- 哀而不伤
- 毙而后已
- 避而不谈
- 学而时习之
- 学而优则仕
- 博而不精
- 博而寡要
- 倡而不和
- 虎而冠
- 一而光
- 脆而不坚
- 存而不论
- 大而化之
- 大而无当
- 淡而不厌
- 淡而无味
- 得而复失
- 等而上之
- 等而下之
- 道而不径
- 斗而铸兵
- 斗而铸锥
- 笃而论之
- 犯而不校
- 犯而勿校
- 分而治之
- 伏而咶天
- 浮而不实
- 改而更张
- 高而不危
- 公而忘私
- 恭而有礼
- 顾而言他
- 贵而贱目
- 国而忘家
- 过而能改
- 和而不唱
- 和而不同
- 华而不实
- 惠而不费
- 货而不售
- 兼而有之
- 久而久之
- 敬而远之
- 谲而不正
- 渴而穿井
- 渴而掘井
- 困而不学
- 困而学之
- 劳而无功
- 老而不死
- 乐而不荒
- 乐而不厌
- 乐而不淫
- 乐而忘返
- 乐而忘死
- 廉而不刿
- 满而不溢
- 没而不朽
- 迷而知反
- 迷而知返
- 迷而不反
- 秘而不露
- 秘而不宣
- 秘而不言
- 敏而好学
- 苗而不秀
- 默而识之
- 泥而不滓
- 涅而不淄
- 品而第之
- 贫而乐道
- 贫而无谄
- 强而后可
- 锲而不舍
- 轻而易举
- 穷而后工
- 取而代之
- 群而不党
- 柔而不犯
- 神而明之
- 生而知之
- 施而不费
- 食而不化
- 视而不见
- 疏而不漏
- 述而不作
- 死而不朽
- 死而复生
- 死而后已
- 死而无悔
- 死而无怨
- 贪而无信
- 堂而皇之
- 听而不闻
- 挺而走险
- 铤而走险
- 推而广之
- 望而却步
- 望而生畏
- 显而易见
- 笑而不答
- 信而好古
- 信而有征
- 信而有证
- 秀而不实
- 悬而未决
- 学而不厌
- 谑而不虐
- 言而无信
- 言而有信
- 言而不信
- 要而论之
- 要而言之
- 勇而无谋
- 尤而效之
- 折而族之
- 执而不化
- 质而不俚
- 质而不野
- 终而复始
- 周而不比
- 周而复始
- 总而言之
- 遵而不失
- 遵而勿失
- 坐而待毙
- 坐而待弊
- 坐而待旦
- 坐而论道
第三个字为"后"的成语
- 前赴后继
- 盈科后进
- 毙而后已
- 不敢后人
- 不甘后人
- 步人后尘
- 长虑后顾
- 垂裕后昆
- 杜绝后患
- 放马后炮
- 皇天后土
- 敬事后食
- 流芳后世
- 名垂后世
- 前跋后疐
- 前合后仰
- 前俯后仰
- 前呼后拥
- 前覆后戒
- 前街后巷
- 前襟后裾
- 前歌后舞
- 前倨后卑
- 前倨后恭
- 前目后凡
- 前仆后踣
- 前仰后合
- 前仆后继
- 前因后果
- 前思后想
- 前瞻后顾
- 前挽后推
- 前危后则
- 强而后可
- 穷而后工
- 死而后已
- 松柏后凋
- 退有后言
- 晚生后学
- 先公后私
- 先号后庆
- 先号后笑
- 先河后海
- 先花后果
- 先来后到
- 先礼后兵
- 先断后闻
- 先难后获
- 先人后己
- 先行后闻
- 先声后实
- 先忧后乐
- 先斩后奏
- 先笑后号
- 小子后生
- 贻笑后人
- 以观后效
- 以绝后患
- 以为后图
- 诱掖后进
- 泽被后世
第四个字为"可"的成语
强而后可相关推荐
成语"强而后可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强而后可"逐字解释参考
qiáng①(弓弩)硬而有力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~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。”②泛指强健有力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~。”③强大;强盛。《陈情表》:“外无期功~近之亲,内无应门五尺之僮。”【又】强者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弱固不可以敌~。”④加强;增强。李斯《谏逐客疏》:“~公室,杜私门。”⑤强悍;强横。《周处》:“周处年少时,凶~侠气,为乡里所患。”⑥胜过;比……强。苏轼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宣宗收燕、赵,复河、隍,力~于宪、武矣。”【又】在……方面强;强于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博闻~志。”⑦馀;有馀。《木兰诗》:“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~。”qiǎng①强迫。《促织》:“少年固~之。”②强行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度之,终不可~夺。”③勉强。《黄生借书说》:“非夫人之物而~假焉,必虑人逼取。”④竭力;尽力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太后不肯,大臣~谏。”jiàng固执;强硬不屈。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唯北狄野心,掘~沙塞之间。”【强死】壮健而死,死于非命。【强宗】豪门,有权势之家。【强起】强迫人出来做官。勉强起身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ér①颊毛;胡须。《周礼·考工记》:“深其爪,出其日,作其鏻之~。”②通“尔”你,你的。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:“~翁长铨,迁我京职,则汝朝夕侍母。”③通“如”。好像《察今》:“军惊~坏都舍。”④1.表并列关系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苟粟多~财有余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黑质~白章。”2.表相承关系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“扁鹊望桓侯~还走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余方心动欲还,~大声发于水上。”3.表示递进关系。《劝学》:“君子愽学~日参省乎已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,~势力众寡又不可论。”4.表转折关系。《殽之战》:“吾见师出,~不见其入也。”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之者甚少~靡之者甚多。”⒌表修饰关系。《劝学》:“吾尝终日~思矣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吾恂恂~起。”⒍表假设关系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吾攻赵,旦暮且下,~诸侯敢救赵者,已拔赵,必移兵先击之。”《冯婉贞》:“诸君~有意,瞻余马首可也。”⒎表因果关系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于王~负赵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表恶其能~不能用也。”⒏表时间、方位、范围的界限,相当于“以”。《祭妹文》:“今~后,吾将再病,教从何处呼汝耶。”⑤表感叹语气,相当于“啊”“吧”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岂不尔思,室是远~。”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已~!已~!今之从政者殆~!”⑥词缀,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。《口技》:“俄~,百千人大呼。”《醉翁亭记》:“已~,夕阳在山,人影散乱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hòu①君主;帝王。《殽之战》:“其南陵,夏~皋之墓也。”②君王的正妻。《战国策·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太~盛气而揖之。”③后面;后边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新妇车在~。”④次序或时间在后的。《指南录后序》:“舟与哨相~先。”【又】走在后面。《荷蓧丈人》:“子路从而~。”【又】在……之后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~天下之乐而乐。”【又】以……为后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以先国家之急而~私仇也。”⑤后代子孙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孟僖子知其~必有达人。”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:“求太监~,得二从子。”【后土】⒈古称地神或土神为后土。⒉上后田官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kě①可以;能够。《殽之战》:“师劳力竭,远主备之,无乃不~乎?”②认为……可以;肯定。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吾子好道而~吾文。”③适合;适宜。《芙蕖》:“芙蕖之~人,其事不一而足。”④值得。《师说》:“其~怪也欤?”《项脊轩志》:“风移影动,珊珊~爱。”⑤痊愈。《西厢记》:“瘦得浑如削,百般医疗终难~。”⑥大约;大概。《核舟记》: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,高~三黍许。”⑦莫非;怕是。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“李小二入来问道:‘~要吃酒?’”⑧难道;岂。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:“~堪回首,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。”kè见“可汗”。【可怜】⒈可爱。⒉可惜。⒊值得怜悯同情。【可巧】正巧;刚好。【可中】⒈假若。⒉正好。【可汗】古代对鲜卑、突厥、回纥、蒙古等西北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