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死而后已 > 死而后已的成语解释

死而后已

读音(发音): sǐ ér hòu yǐ

详细解释(意思):已:停止。死了以后才罢手。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

示例: 臣披肝沥胆,尚不能补报皇上之恩。今奉诏命,敢不竭力尽忠,~。 ★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八十三回

死而后已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死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而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后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已"的成语

死而后已相关推荐

成语"死而后已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死而后已"逐字解释参考

sǐ①死亡;失去生命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见其生,不忍见其~。”【又】为……而死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,等死,~国可乎?”②死去的人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先生之恩,生~而骨肉也。”③坏死的;失去知觉的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去~肌,杀三虫。”④拼死;竭尽全力的。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越使~士挑战。”⑤丧失;消失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流言止焉,恶言~焉。”⑥通“尸”。《汉书·陈汤传》:“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谷吉等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ér①颊毛;胡须。《周礼·考工记》:“深其爪,出其日,作其鏻之~。”②通“尔”你,你的。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:“~翁长铨,迁我京职,则汝朝夕侍母。”③通“如”。好像《察今》:“军惊~坏都舍。”④1.表并列关系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苟粟多~财有余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黑质~白章。”2.表相承关系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“扁鹊望桓侯~还走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余方心动欲还,~大声发于水上。”3.表示递进关系。《劝学》:“君子愽学~日参省乎已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,~势力众寡又不可论。”4.表转折关系。《殽之战》:“吾见师出,~不见其入也。”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之者甚少~靡之者甚多。”⒌表修饰关系。《劝学》:“吾尝终日~思矣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吾恂恂~起。”⒍表假设关系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吾攻赵,旦暮且下,~诸侯敢救赵者,已拔赵,必移兵先击之。”《冯婉贞》:“诸君~有意,瞻余马首可也。”⒎表因果关系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于王~负赵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表恶其能~不能用也。”⒏表时间、方位、范围的界限,相当于“以”。《祭妹文》:“今~后,吾将再病,教从何处呼汝耶。”⑤表感叹语气,相当于“啊”“吧”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岂不尔思,室是远~。”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已~!已~!今之从政者殆~!”⑥词缀,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。《口技》:“俄~,百千人大呼。”《醉翁亭记》:“已~,夕阳在山,人影散乱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hòu①君主;帝王。《殽之战》:“其南陵,夏~皋之墓也。”②君王的正妻。《战国策·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太~盛气而揖之。”③后面;后边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新妇车在~。”④次序或时间在后的。《指南录后序》:“舟与哨相~先。”【又】走在后面。《荷蓧丈人》:“子路从而~。”【又】在……之后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~天下之乐而乐。”【又】以……为后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以先国家之急而~私仇也。”⑤后代子孙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孟僖子知其~必有达人。”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:“求太监~,得二从子。”【后土】⒈古称地神或土神为后土。⒉上后田官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yǐ①停止。《十则》:“死而后~,不亦远乎?”《劝学》:“学不可以~。”②完毕;完了。《苏武传》:“剑斩虞常~。”③治愈;消除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可以~大风、挛踠、瘘、疠。”④罢了;算了。《冯婉贞》:“诸君无意则~,诸君而有意,瞻予马首可也。”⑤已经。《察今》:“舟~行矣,而剑不行。”《垓下之战》:“汉皆~得楚乎?”⑥随后;随即。《项脊轩志》:“庭中始为篱,~为墙,凡再变矣。”⑦太;过于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死而湮没不足道者,亦~众矣。”⑧通“以”。和“上”、“下”、“东”、“西”等连用,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。《活板》:“五代时始印五经,~后典籍皆为板本。”⑨同“矣”。《十则》:“有如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其余不足观也~。”【已而】过了不久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