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引而不发 > 引而不发的成语解释

引而不发

读音(发音): yǐn ér bù fā

详细解释(意思):引:拉弓;发:射箭。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。比喻善于启发引导。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,以待时机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君子引而不发,跃如也。中道而立,能者从之。”

示例: 共产党对于这些东西的宣传政策应当是:“~,跃如也。”(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)

引而不发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引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而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不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发"的成语

引而不发相关推荐

成语"引而不发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引而不发"逐字解释参考

yǐn①拉开(弓)。《塞翁失马》:“丁壮者~弦而战。”②延长;伸长。《三峡》:“常有高猿长啸,属~凄异。”③拉;牵引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左右欲~相如去。”④延请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乃设九宾礼于廷,~赵使者蔺相如。”⑤带领。《垓下之战》:“项王乃复~兵而东。”⑥招出;牵连。《苏武传》:“虞常果~张胜。”⑦拿;举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~壶觞以自酌。”⑧招引;引来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,~以为流觞曲水。”⑨避开;退却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操军不利,~次江北。”⑩掉转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~车避匿。”⑾延长;延续。子子孙孙,忽替引之。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:“子子孙孙,忽替~之。”⑿伸着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~首顾曰。”⒀援引;引录;引用。《出师表》:“不宜妄自菲薄,~喻失义。”⒁荐举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传》:“两人相为~重,其游如父子然。”⒂承认;承担。《三国志·吴志》:“权~咎责躬。”今有“引咎辞职”。⒃长度单位。古代以十丈为一引。⒄序言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敢竭鄙怀,恭疏经~。”【引决】自杀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ér①颊毛;胡须。《周礼·考工记》:“深其爪,出其日,作其鏻之~。”②通“尔”你,你的。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:“~翁长铨,迁我京职,则汝朝夕侍母。”③通“如”。好像《察今》:“军惊~坏都舍。”④1.表并列关系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苟粟多~财有余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黑质~白章。”2.表相承关系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“扁鹊望桓侯~还走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余方心动欲还,~大声发于水上。”3.表示递进关系。《劝学》:“君子愽学~日参省乎已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,~势力众寡又不可论。”4.表转折关系。《殽之战》:“吾见师出,~不见其入也。”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之者甚少~靡之者甚多。”⒌表修饰关系。《劝学》:“吾尝终日~思矣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吾恂恂~起。”⒍表假设关系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吾攻赵,旦暮且下,~诸侯敢救赵者,已拔赵,必移兵先击之。”《冯婉贞》:“诸君~有意,瞻余马首可也。”⒎表因果关系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于王~负赵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表恶其能~不能用也。”⒏表时间、方位、范围的界限,相当于“以”。《祭妹文》:“今~后,吾将再病,教从何处呼汝耶。”⑤表感叹语气,相当于“啊”“吧”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岂不尔思,室是远~。”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已~!已~!今之从政者殆~!”⑥词缀,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。《口技》:“俄~,百千人大呼。”《醉翁亭记》:“已~,夕阳在山,人影散乱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bú①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fǒu通“否”。①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fā①把箭射出去;发射。《卖油翁》:“见其~矢十中八九。”②出发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今太子迟之,请辞决矣,遂~。”③派遣;派出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孤当续~人众,多载资粮。”④征发;征调。《西门豹治邺》:“西门豹即~民凿十二渠。”⑤兴起;发生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舜~于畎亩之中。”⑥生长;长出。王维《相思》:“春来~几。”⑦发布;颁布。《殽之战》:“遂~命,遽兴姜戎。”⑧发送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使人~书至赵王。”⑨发作;抒发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扼腕墓道,~其志士之悲哉。”⑩拨动;发起;起事。《张衡传》:“虽一龙~机,而七首不动。”《苏武》:“虞常等七十余人欲~。”⑾开启;打开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涂有饿殍而不知~。”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~图,图穷匕首见。”⑿启发;阐明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~。”⒀表现;显露;泄露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征于色,~于声。”⒁开发;发掘。《促织》:“于败丛草处,探石~穴,靡记不施。”⒂分发。《严监生和严贡生》:“知县准了状子,~房出了差来到严家。”⒃开放。《醉翁亭记》:“野芳~而幽香。”⒄点燃,燃放。《柳毅传》:“人以火为神圣,~一灯可燎阿房。”⒅⒈支,颗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弓一张,矢四~。”⒉次;下。《柳毅传》:“然后叩树三~,当有应者。”【注】本词条古代写作“發”。fà①头发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~尽上指冠。”②长度单位,十毫为一发。《促织》:“帘内掷一纸出,即道人意中事,无毫~爽。”【注】本词条古代写作“髪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