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药石之言 > 药石之言的成语解释

药石之言

读音(发音): yào shí zhī yán

详细解释(意思):药石:治病的药物和砭石,泛指药物。比喻劝人改过的话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臧孙曰:‘季孙之爱我,疾疢也。孟孙之恶我,药石也。美疢不如恶石。’”

示例: 高季辅尝谏时政得失,太宗特赐钟一剂日:“进~,故以药石相报。” ★宋·孔平仲《续世说·直谏》

药石之言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药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石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言"的成语

药石之言相关推荐

成语"药石之言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药石之言"逐字解释参考

yào(1)药物。(2)某些有化学作用的物质:火~|炸~|焊~。(3)<书>用药治疗:不可救~。(4)用药毒死:~老鼠|~虫子。【药材】指中药的原料或饮片。【药草】可以用做药物的草本植物。【药叉】见〖夜叉〗。【药茶】中成药剂型之一。将药材及茶叶(或不用茶叶)轧成粗末或加入粘合剂制成块状,应用时以沸水泡汁当茶喝,亦可煎服。【药典】国家法定的记载药物的名称、性质、形状、成分、用量以及配制、贮藏方法等的书籍。【药锭】将药材粉碎成细粉,加适当粘合剂制成的固体药品,如紫金锭。【药方】(~儿)(1)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、剂量和用法。(2)写着药方的纸。【药房】(1)出售西药商店,有的能调剂配方,有的兼售中药的成药。(2)医院或诊疗所里供应药物的部门。【药粉】粉末状的药。【药膏】膏状的外敷药。【药罐子】(1)熬中药用的罐子。(2)比喻经常生病吃药的人(含嘲笑意)。【药衡】英美重量制度,用于药物(区别于‘常衡、金衡’)。【药剂】根据药典或处方配成的制剂。【药剂拌种】防治作物病害的一种方法,用杀菌药剂搅拌种子。例如用赛力散拌小麦种子,可以防治黑穗病。【药酒】用药材浸制的酒。如治疗风湿病、筋骨痛的虎骨酒等。【药理】药物在有机体内所起的变化、对有机体的影响及其防治疾病的原理。【药力】药物的效力。【药棉】医疗上用的消过毒的脱脂棉。【药面】(~儿)药粉。【药捻子】带药的纸捻或纱布条,外科治疗时用来放入伤口或疮口内。【药农】以种植或采集药用植物为主的农民。【药片】(~儿)片状的制剂。【药品】药物和化学试剂的总称。【药铺】出售中药的商店,主要按中医药方配药,有的兼售西药。【药石】古时指药和治病的石针:~罔效◇~之言(劝人改过的话)。【药水】(~儿)液态的药。【药筒】枪弹或炮弹后部装发射火药的圆筒,多用金属制成。俗称弹壳。【药丸】(~儿)制成丸状的药物。也叫药丸子。【药味】(1)中药方中的药(总称)。(2)(~儿)药的气味或味道。【药物】能防治疾病、病虫害等的物质。【药物性皮炎】亦称“药疹”。主要为口服或注射药物后引起的皮肤病。皮疹常为全身性,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。【药械】农业、林业等施药用的器械,如喷雾器、喷粉器等。【药性】药的性质。【药性气】药的气味。【药胰子】<方>药皂。【药引子】中药药剂中另加的一些药物,能加强药剂的效力。【药皂】用脂肪酸盐和石炭酸、来苏等化学药品制成的肥皂,略有消毒作用。【药疹】由药物引起的皮疹。长期大量地使用某种药物,或患者对某种药品过敏,都会引起药疹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
shí①石头。《劝学》:“锲而不舍,金~可镂。”②石碑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且立~于其墓之门,以旌其所为。”③矿物类药物;古代治病用的石针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“在肌肤,针~之所及也。”④石制的磬类乐器。金、土、石、革、丝、匏、竹八音之一。⑤今读dàn。古代容量计算单位,十斗为一石。《马说》:“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~。”【石肠】心肠如石。喻意志坚强。【石田】多石而不可耕之田。喻无用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yán①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此人一一为具~所闻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吾能弭谤矣,乃不敢~。”②言语;言论。《鸿门宴》:“至军中,具以沛公~报项王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王不听,于国人莫敢出~,三年,乃流王于彘。”③一字为一言。《琵琶行》:“因为长句,歌以赠之,凡六百一十六~。”④一句为言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~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?”⑤著作;书籍。《过秦论》:“焚百家之~,以愚黔首。”⑥无实在意义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世与我相违,复驾~兮焉求?”⑦词缀,多用于动词之前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既盟之后,~归于好。”【言瑞】守信之言。【言重】出言慎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