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能说惯道 > 能说惯道的成语解释

能说惯道

读音(发音): néng shuō guàn dào

详细解释(意思):形容人口才好,很会讲话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无名氏《渔樵闲话》第三折:“但熟甜瓜软处偏捏,蜡枪头会道能说。”

示例: 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,在人跟前~,抓尖要强。 ★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四回

能说惯道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能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说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惯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道"的成语

能说惯道相关推荐

成语"能说惯道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能说惯道"逐字解释参考

néng①能力;才能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上官大夫与之同列,争宠而心害其~。”②有能力。《出师表》:“试用于昔日,先帝称之曰~。”③有能力的人。《报任安书》:“招贤进~,显岩穴之士。”④能够;能够达到。《劝学》:“假舟楫也,非~水也,而绝江河。”⑤及;达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盖余所及,比好游者尚不~十一。”⑥通“恁”。如此;这样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,忍~对面为盗贼。”⑦通“耐”。禁得住;受得住。《察变》:“此物~寒,法当较今尤茂。”【能品】古人评论书画的三品之一,次于神品、妙品。凡能做到形似不失规矩者称能品。【能事】能够做到的事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shuō①陈说;讲说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及郡下,诣太守,~如此。”②说明;解说。《离骚》:“众不可户~兮,孰云察余之中情。”③言论;说法;主张。《鸿门宴》:“而听细~,欲诛有功之人。”④文体的一种,也叫杂说。多用于说明事物,讲述道理。《黄生借书说》:“为一~,使与书俱。”shuì劝说;说服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患之,数请魏王,及宾客辩士~王万端。”yuè通“悦”。喜欢;高兴。《论语》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~乎?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guàn(1)习以为常,积久成性;习惯:我劳动~了,一天不干活就不舒服。(2)纵容(子女)养成不良习惯或作风:娇生~养|不能~着孩子们吃零食。【惯犯】经常犯罪、屡教不改的刑事犯。【惯匪】经常抢劫的匪徒。【惯技】经常使用的手段(贬义):分而治之是帝国主义的~。【惯家】<轻>旧时指惯于做某种事情的人;老手(贬义)。【惯例】一向的做法;常规:打破~。【惯量】物体惯性的大小。惯量是用物体质量的大小来表示的,质量大的,惯量也大。【惯窃】经常盗窃、屡教不改的人。【惯性】物体保持自身原有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,如行驶的机车在动力停止后不马上停止前进,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就不变位置,都是由于惯性的作用。【惯用】惯于使用、运用(多含贬义)。【惯贼】惯窃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
dào①路;道路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呼尔而与之,行~之人弗受。”《陈涉世家》:“会天大雨,~不通。”【又】取道;道经。《鸿门宴》:“从郦山下,~芷阳间行。”《后序》:“~海安,如皋,凡三百里。”②途径;方法;措施。《六国论》:“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~也。”③规律;法则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臣之所好者~也,进乎技矣。”④道理;事理。《师说》:“闻~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”⑤道德;道义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伐无~,诛暴秦。”⑥学说;主张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~。”⑦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不足为外人~好。”⑧通“导”,引导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~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⑨通“导”。疏通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九河既~。”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大决所犯,伤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。不如小决使~。”⑩古代行政区划名。唐代初年全国划分为十道,道下辖州。明清则在省一级一级行政区域下设道,道下辖府,其长官就称为道或道员、道台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史公以凤庐~奉檄守御。”⑾简称道家、道教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~家者流,盖出于史官。”⑿以为。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“他还~略看一会就去,谁知这厮故意卖弄。”⒀从;由。《管子·禁藏》:“凡治乱之情,皆~上始。”⒁元稹。《望喜驿》:“一~月光横忱前。”【道心】⒈犹言道德观念。⒉悟道之心。【道学】⒈道家的学说。⒉指理学,即以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朱熹为代表的以儒家为主体的思想体系。【道眼】指抉择真妄的能力。【道义】⒈道德和义理。⒉道德和正义。【道艺】学问与技能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