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采薪之忧 > 采薪之忧的成语解释

采薪之忧

读音(发音): cǎi xīn zhī yōu

详细解释(意思):采薪:打柴。病了不能打柴。自称有病的婉辞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昔者有王命,有采薪之忧,不能造朝。”

示例: 欲诣帐下,以叙数载间阔之情;奈至河中府普救寺,忽值~。 ★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楔子

采薪之忧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采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薪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忧"的成语

采薪之忧相关推荐

成语"采薪之忧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采薪之忧"逐字解释参考

cǎi①摘取。《陌上桑》:“罗敷善蚕桑,~桑城南隅。”《采草药》:“用实者成实时~。”②采取;选择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~上古帝位号,号曰:‘皇帝’。”③色彩,又写作“彩”。《鸿门宴》:“吾令人望其气,皆为龙虎,成五~。”④彩色丝织品。晃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衣必文~,食必梁肉。”⑤文章的词藻。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乃知文者以明道,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,务~色,夸声音。”⑥神态。李白《白马篇》:“酒后竞风~,三怀弄宝刀。”⑦术名。栎木,又叫作柞树。《五蠹》:“茅茨不翦,~椽不斫。”cài古代卿大夫的封地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大夫有~,以处其子孙。”(处:使……居住,安置。)【采服】1.古九服之一。相传古代京畿以外地区按远近分为九等,叫九服。《周礼·夏官·职方氏》:“乃辨九服之邦国,方千里为王畿,……又其外方五百里曰~。”2.彩色衣服。【采纳】采取吸收;选用。【采撷】采摘;采集。王维《相思》:“愿君多~,此物最相思。”【采薪之忧】疾病的婉辞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孟仲子对曰:‘昔者有王命,有~,不能造朝。’”【采摭】搜集拾取。【采邑】卿大夫的封邑。《周礼·夏官·司勋》:“郑司农云:不以美田为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xīn柴草。《卖炭翁》:“卖炭公,伐~烧炭南山中。”成语有“曲突徙薪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yōu①忧虑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居庙堂之高则~其。”②让人忧虑的事情。《论语》: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~。”【忧愤】忧愁愤懑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