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寝丘之志 > 寝丘之志的成语解释

寝丘之志

读音(发音): qǐn qiū zhī zhì

详细解释(意思):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,而请受瘠薄的寝丘,以保长久不失。后因谓与世无争、知足知止之心为“寝丘之志”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寝丘之志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寝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丘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志"的成语

寝丘之志相关推荐

成语"寝丘之志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寝丘之志"逐字解释参考

qǐn①躺;躺卧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暮~而思之。”②睡觉。《大铁椎传》:“既同~,夜半,客曰:‘吾去矣。’”③停息;止息。王褒《四子讲德论》:“秦人~兵。”④(相貌)丑陋。《大铁椎传》:“时座上有健啖客,貌甚~。”【寝兵】停息干戈。【寝疾】卧病。【寝迹】隐迹。言隐居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qiū①土堆;小土山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以君之力,曾不能损魁父之~。”②坟墓。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烧残民家,掘其~冢。”③丘墟;废墟。屈原《哀郢》:“曾不知夏之为~兮。”④即垄,田亩耕作单位。古代以九夫为一井,四井为一邑,四邑为一丘。《采草药》:“一~之禾,则后种者晚实。”【辨】岭,山,陵,丘。见“陵”字。【丘墟】⒈废墟;荒地。⒉坟墓。【丘壑】⒈深山幽谷。常指隐居处。⒉画家的构思布局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ì①心意;志向。《观沧海》:“歌以咏~。”《为学》:“人之立~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。”②立志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~于学。”③记忆;记;记住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博闻强~,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。”④标记。《南齐书·韩系伯传》:“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~。”⑤做标志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得其船,便扶向路,处处~之。”⑥记事的书或文章。《项脊轩志》:“余为此~,后五年,吾妻来归。”⑦通“痣”,皮肤上的斑或小疙瘩。《梁书·沈约传》:“约左目重瞳子,腰有紫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