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弥留之际 > 弥留之际的成语解释

弥留之际

读音(发音): mí liú zhī jì

详细解释(意思):弥留:本指久病不愈,后多指病重将死;际:时候。病危将死的时候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尚书·顾命》:“病日臻,既弥留。”

示例:

弥留之际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弥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留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际"的成语

弥留之际相关推荐

成语"弥留之际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弥留之际"逐字解释参考

mí①满;遍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舸舰~津。”【又】水满的样子。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:“大孤则四际渺~皆大江,望之如浮泪流水面。”②长;久。《盐铁论》:“旷日~久而无益于理。”③越;更加。《六国论》:“奉之~繁,侵之愈急。”【弥留】⒈久病不愈。⒉病重将死。【弥纶】⒈统摄;包括。⒉弥缝;弥补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liú①停留;留下。《后序》:“~二日,维扬帅下逐客之令。”②扣留。《苏武传》:“匈奴~汉使郭吉、路充国等,前后十余辈。”③挽留。《鸿门宴》:“项王即日因~沛公与饮。”④收留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今君乃亡赵走燕,其势必不敢~君。”⑤遗留;存留。《石灰吟》:“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~清白在人间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jì①边际;边缘处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浩浩汤汤,横无~涯。”②分界;区别。苏轼《应制与上两制书》:“古者有贵贱之~,有圣贤之分。”③空隙;缝隙。《张衡传》:“覆盖周密无~。”④(彼此之)间。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君臣之~,非父子之亲也。”⑤(某事物)当中;(某范围)之内。《归园田居》:“开荒南野~,守拙归园田。”⑥接近;交接。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:“萦青缭白,外与天~。”⑦时候;时期。《六国论》:“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