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覆车之鉴 > 覆车之鉴的成语解释

覆车之鉴

读音(发音): fù chē zhī jiàn

详细解释(意思):覆:倾覆;鉴:镜子。把翻车作为镜子。比喻先前的失败,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。

出处(典故): 《三国志·蜀志·后主传》注引王隐《蜀记》:“隗器凭陇而亡,公孙述据蜀而灭,此皆前世覆车之鉴。”

示例:

覆车之鉴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覆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车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鉴"的成语

覆车之鉴相关推荐

成语"覆车之鉴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覆车之鉴"逐字解释参考

fù①翻;翻转过来。《论语》:“譬如平地,虽~一篑,进,吾往也。”《鸿门宴》:“樊哙~其盾于地。”②覆没。《六国论》:“至于颠~,理固宜然。”③遮盖;掩蔽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公阅毕,即解貂~生,为掩户。”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枝枝相~盖,叶叶相交通。”④伏兵。《左传·桓公十二年》:“楚人坐其北门而~山下,大败之。”⑤审察。《汉书·李寻传》:“反覆~愚臣之言。”⑥反;反而。《诗经·节南山》:“不惩其心,~怨其正。”⑦通“复”,回复,回。《汉书·冯唐传》:“赏赐决于外,不从中~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chē①车子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引~入市。”《卖炭翁》:“晓驾炭~辗冰辙。”②特指兵车;战车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比至陈,~六七百乘,骑千余,卒数万人。”《兵车行》:“~辚辚,马萧萧,行人弓箭各在腰。”③有轮子的机械器具。如水车、纺车等。苏轼《浣溪沙》:“村南村北响缲~。”④牙床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谚所谓‘辅~相依,唇亡齿寒’者,其虞虢之谓也。”(辅:面颊;虞、虢:皆为古代国名。)【车骑】1.成队的车马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北报赵王,乃行过雒阳,~辎重,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,疑于王者。”2.古代将军的名号。汉代车骑将军位列上卿。唐以后废。【车裂】古代的一种酷刑。用五辆车分拉人体,撕裂致死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商君归还,惠王~之,而秦人不怜。”【车右】古代车乘位于仆者右边的武士。庚信《樊哙见项王赞》:“樊哙将军,汉王~,不惮锋刃,何辞巵酒。”【车载斗量】形容数量多。徐陵《答诸求官人书》:“四军五校,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jiàn①镜子。《新唐书·魏徵传》:“以铜为~,可以正衣冠。”②照;照视。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人莫~于流水而~于止水。”③鉴察;审察。《柳毅传》:“老父之罪,不能~听,坐贻聋瞽。”④借鉴;鉴戒。《阿房宫赋》:“后人哀之而不~之,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。”⑤鉴别;识别。《吕氏春秋·適音》:“谿极则不~,不~则竭。”【引】识别力。《梁书·到洽传》:“乐安任昉有知人之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