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顾复之恩 > 顾复之恩的成语解释

顾复之恩

读音(发音): gù fù zhī ēn

详细解释(意思):顾:回头看;复:反复。比喻父母养育的恩德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……顾我复我,出入腹我。

示例: 吾闻父子之亲,出自天性。子虽不孝,为父者未尝失其~。 ★元·石君宝《曲江柳》第四折

顾复之恩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顾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复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恩"的成语

顾复之恩相关推荐

成语"顾复之恩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顾复之恩"逐字解释参考

gù①回头;回头看。《殽之战》:“不~而唾”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荆轲~笑武阳。”②视;看。《行路难》:“拔剑四~心茫然。”③看望;拜访。《出师表》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~臣于草庐之中。”④顾念;关心。《诗经·硕鼠》:“三岁贯女,莫我肯~。”⑤回还;返回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使于齐,~反,谏怀王曰。”⑥只是;不过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吾每念,常痛于骨髓,~计不知所出耳。”⑦但;却;反而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~吾念之,强秦之所不敢加兵于赵者。”《为学》:“人之立志,~不如蜀鄙之僧哉?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fù①返回;回还。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不远而~,先典攸高。”《信陵君窃符求赵》:“以是知公子恨之~返也。”②回复;回答。《信陵君窃符求赵》:“公子往,数请之,朱亥故不~谢。”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不敢出一言以~。”③恢复;还原。《出师表》:“兴~汉室,还于旧都。”《师说》:“师道之不~,可知矣。”④免除赋税徭役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沛幸得~,丰未得~。”⑤报复。桓宽《盐铁论·本论》:“有~匈奴之志。”⑥再;又。《劝学》:“虽有槁暴,不~挺者。”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“居十日,扁鹊~见。”⑦夹衣。《世说新语·夙惠》:“冬天昼日不著~衣。”⑧夹层的。《旧唐书·王锷传》:“作~垣洞穴,实金钱于其中。”⑨繁复;重复。陆游《游山西村》:“山重水~疑无路。”⑩通“覆”,覆盖,盖住。《女娲补天》:“天不兼~,地不周载。”《促织》:“~之以掌,虚若无物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ēn①恩惠;恩德。《陈情表》:“寻蒙国~,除臣洗马。”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~所加则思无因喜以廖赏。”《出师表》:“臣不胜受~感激。”【又】施加恩德;好好相待。《童区寄传》:“彼不我~也;郎诚见完与~,无所不可。”②恩宠;宠爱。《乐工罗程》:“得幸于武宗,恃~自恣。”③恩情;情谊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吾已失~义,会不相从许。”④情谊深厚。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:“则又爱之太~,忧之太勤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