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膏腴之地 > 膏腴之地的成语解释

膏腴之地

读音(发音): gāo yú zhī dì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。

出处(典故): 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东割膏腴之地,以为桂林、象郡。”

示例: 江南水乡自古就是~,如今变得更加繁荣富足。

膏腴之地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膏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腴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地"的成语

膏腴之地相关推荐

成语"膏腴之地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膏腴之地"逐字解释参考

gāo①油脂;脂肪。《答李翊书》:“养其根而竢其实,加其~而希其光。根之茂者实遂,~之沃其者光晔。”【又】(gào)把油加在车轴上。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“~吾车兮秣吾马。”②肥肉。《苦斋记》:“今夫~梁之子,燕坐于堂之上。”③煎炼而成膏状物。《后汉书·华佗传》:“既而缝合,傅以神~。”④心尖脂肪。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~之下。”⑤肥沃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今女媪尊长安君之位,而封之以~腴之地。”【又】使……肥沃。《苏武》:“空以身~草野,谁复知之?”⑥恩惠;恩德。常“膏泽”连用。【又】使……得到恩惠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未能助上大有为,以~泽斯民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yú①腹下的肥肉。《论衡·语增》:“垂~尺余。”【又】泛指肥胖。《南齐书·袁彖传》:“彖形体充~,有异于众。”②肥美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封以膏~之地。”③丰裕。《晋书·周顗传》:“处~能约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dì①大地;地面。《赤壁赋》:“寄蜉蝣于天~,渺沧海之一粟。”②土地;田地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殚其~之出,竭其庐之人。”③领土;地域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今齐~方千里,百二十城。”④处所;地方。《琵琶行》:“浔阳~僻无音乐。”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此~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。”⑤处境;境地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久处卑贱之位,困苦之~。”⑥路程。《红楼梦》:“那轿夫抬进去。走了一射之~。”(一射之地:即一箭之地,约一百五十步。)⑦底子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~大匾。”⑧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。杜甫《陪柏中丞观宴将士》:“几时束翠节,特~引红妆。”冯梦龙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“忽~起一阵大风。”【地镜】⒈地面的积水。⒉传说中的宝镜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