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箕帚之使 > 箕帚之使的成语解释

箕帚之使

读音(发音): jī zhǒu zhī shǐ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持箕帚,以供扫除之役。借作己妻之谦称。

出处(典故): 《韩诗外传》卷九:“楚庄王使使赍金百斤聘北郭先生,先生曰:‘臣有箕帚之使,愿入计之。’”

示例:

箕帚之使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箕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帚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使"的成语

箕帚之使相关推荐

成语"箕帚之使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箕帚之使"逐字解释参考

jī①簸箕;畚箕。李尤《箕铭》:“~主簸扬。”【又】指用畚箕装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叩石垦壤,~畚运于渤海之尾。”②一种坐的方式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游毋倨,立毋破,坐毋~,寝毋伏。”【箕赋】苛敛民财。【箕会】苛敛民财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ǒu笤帚;扫帚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shǐ①命令;派遣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扶苏以数谏故,上~外将兵。”②让;叫。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~我不得开心颜。”③使唤;驱使;使用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人皆得以隶~之。”④主;指使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是进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,周公之被逮所由~也。”⑤出使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是时屈原既疏,不复在位,~于齐。”⑥出使的人;使者。《卖炭翁》:“一车炭,千余斤,宫~驱将惜不得。”⑦使命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时周瑜受~至番阳。”⑧假使;如果。《阿房宫赋》:“~六国爱其人,则足以拒秦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