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珠翠之珍 > 珠翠之珍的成语解释

珠翠之珍

读音(发音): zhū cuì zhī zhē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水陆所产的美味食物。

出处(典故): 三国魏·曹植《七启》:“山鵽斥鷃,珠翠之珍。”

示例:

珠翠之珍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珠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翠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珍"的成语

珠翠之珍相关推荐

成语"珠翠之珍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珠翠之珍"逐字解释参考

zhū①珍珠。《琵琶行》:“大~小~落玉盘。”②把珍珠看作……《阿房宫赋》:“鼎铛玉石,金块~砾。”③珠状的小颗粒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却与小姑别,泪落连~子。”④珍贵;华丽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“散入~帘湿罗幕。”⑤优美的文辞。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:“茂先摇笔而散~。”【珠斗】北斗星。【珠晖】月光。【珠玉】⒈珠宝玉石。⒉谈吐文雅或文辞美好。⒊容貌姣美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cuì①翠鸟。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或拾~羽。”②翡翠,一种绿色的宝石。③青绿色。《柳毅传》:“雕琉璃于~楣,饰琥珀于虹栋。”《鞭蕖》:“犹似未开之花,与~叶并擎。”④鸟尾上的肉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舒雁~。”(郑玄注:“舒雁,鹅也;翠,尾肉也。”)【翠盖】1.翠羽装饰的华盖。刘安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驰要褭(niǎo),建~。”2.形容枝叶状如华盖。元好问《后湾别业》诗:“童童~桑初合,滟滟苍波麦已匀。”【翠华】1.皇帝仪仗中一种旗竿顶上饰有翠鸟羽毛的旗。班固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上》:“建~之旗,树灵鼍(tuó)之鼓。”2.指皇帝。白居易《骊宫高》:“~不来岁月久,墙有衣兮宫有松。”【翠辇】帝王的车驾。《北史·突厥传》:“帝大悦,赋诗曰:‘鹿塞鸿旗驻,龙庭~回。’”【翠微】1.青绿色的山气。陈子昂《薛大夫山亭宴序》:“披~而列坐,左对青山;俯盘石而开襟,右临澄水。”2.山气青翠的样子。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郁葐蒀以~,巍巍以峨峨。”3.指山腰青翠幽深处。泛指青山。庾信《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》:“游客值春辉,金鞍上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ēn①珠宝之类的东西。《鸿门宴》:“沛公欲王关中,使子婴为相,~宝尽有之。”②珍味;精美的食品。《芋老人传》:“今日堂有炼~,朝分尚食,张筵列鼎。”③宝贵的;珍奇的。《过秦论》:“不爱~器重宝肥饶之地。”④爱护。《左传·文公八年》:“公子遂,~之也。”【珍怪】稀有、奇异而贵重的物品。奇异的事迹;征兆。【珍秘】珍贵而秘藏。【珍馐】珍奇贵重的食品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