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榆枋之见 > 榆枋之见的成语解释

榆枋之见

读音(发音): yú fāng zhī jià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榆枋,榆树与枋树。比喻狭小的天地。后用以比喻浅薄的见解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……蜩与学鸠笑曰:‘我决起而飞,抢榆枋,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,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?’”

示例: 及从栎园先生游,始信人之才分相越,真非意量所及,愧予犹~也。 ★清姜承列《序》

榆枋之见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榆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枋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见"的成语

榆枋之见相关推荐

成语"榆枋之见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榆枋之见"逐字解释参考

yú榆树,落叶乔木,叶子卵形,花有短梗。翅果倒卵形,通称榆钱。木材可供建筑或制器具用。【榆荚】榆树的果实。【榆钱】<口>(~儿)榆荚,形状圆而小,象小铜钱。【榆叶梅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叶子椭圆形或倒卵形,象榆树叶,花粉红色,核果球形,红色。供观赏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
2fāng方柱形的木材。【枋子】(fāngzi)(1)方柱形木材。(2)<方>棺材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jiàn①看;看到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~牛未~羊也。”②遇见;碰见。《回乡偶书》:“儿童相~不相识。”③见面;会面。《琵琶行》:“移船相近邀相~。”④拜见;谒见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于是入朝~威王。”⑤召见;接见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坐章台~相如。”⑥知道;懂得。《示儿》:“乃翁~事可怜迟。”⑦听见;听到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总不许~哭声。”⑧见解;见识。《晋书·王浑传》:“敢陈愚~。”⑨用在动词前,表被动,译为“被”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信而~疑,忠而被谤。”⑩在动词前,表示说话人自己,可译为“我”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君既若~录,不久望君来。”xiàn①同“现”,出现;显现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锥之处囊中,其未立~。”②使……拜见。《荷蓧丈人》:“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而食之,~其二子焉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