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纪群之交 > 纪群之交的成语解释

纪群之交

读音(发音): jì qún zhī jiāo

详细解释(意思):纪、群:人名,陈纪是陈群的父亲。比喻累世之交情。

出处(典故): 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群传》:“鲁国孔融,高才倨傲,年在纪、群之间,先与纪友,后与群交,更为纪拜,由是显名。”

示例: 放心,我与他家是~,关系不比寻常。

纪群之交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纪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群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交"的成语

纪群之交相关推荐

成语"纪群之交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纪群之交"逐字解释参考

jì①丝的头绪。《墨子·尚同》:“譬若丝缕之有~。”②纲领;根本。《吕氏春秋·孝行》:“夫孝,三皇五帝之本务,而万事之~也。”③纲纪;准则;法度。《吕氏春秋·孟春》:“无绝地之理,无乱人之~。”④料理;经营。陶潜《移居》:“衣食当须~,力耕不吾欺。”⑤记载;记述。《祭妹文》:“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,罗缕~存。”⑥史书体裁之一种。或记帝王事迹,如《汉书·高帝纪》;或记一代大事,如《史记·周本纪》。⑦十二年为一纪。韦应物《京师叛乱寄诸弟》:“弱冠遭世难,二~犹未平。”⑧世代;世。史岑《出师颂》:“历~十二,天命中易。”⑨岁;年岁。《晋书》:“但计秋收之时,以为年~。”⑩通“基”,基址。《诗经·秦风·终南》:“终南何有?有~有堂。”⑾通“改”,改易,变易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若国亡不过十年,数之~也。”【纪纲】⒈法度;法则。⒉治理;管理。⒊仆人。【纪纲地】伸张法纪的地方,喻谏官职务。【纪极】终极;限度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qún①兽群;聚集在一起的鸟兽。诸葛亮《弹廖化表》:“羊之乱~,犹能为害。”②群;聚集在一起的人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吾离~而索居,亦已久矣。”③聚集成群。《师说》:“士大夫之族,曰师曰弟子云者,则~聚而笑之。”④成群的。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杂花生树,~莺乱飞。”⑤诸;众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登高作赋,是所望于~公。”【群生】⒈一切生物。⒉众儒生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jiāo①交叉;交错。《鸿门宴》:“~戟之士欲止不内。”②交互;交相。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疏条~映。”③交换;互换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故周郑~质。”④交接;交合。《促织》:“自昏达曙,目不~睫。”⑤结交;交往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“上不臣于王,下不治其家,中不索~诸侯。”⑥交情;交谊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卒相与欢,为刎刭之~。”⑦同盟;盟约。《谋攻》:“故上兵伐谋,其次伐~。”《过秦论》:“合从缔~,相与为一。”⑧时间或空间的交接处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其九月十月之~乎?”⑨接受。《水浒传》:“一手~钱,一手~货。”⑩全;都。《报刘一丈书》:“闻者亦心计~赞之。”⑾交州的省称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杂彩三百匹,~广市鲑珍。”【交和】⒈互相和好,和合。⒉两军对垒。【交交】⒈象声词,鸟鸣声。⒉鸟飞来飞去的样子。⒊交加错杂的样子。【交通】⒈空间上的彼此通达。⒉交往;交游。⒊暗中勾结。⒋情感上的沟通交流。【交游】⒈交际;交往。⒉有交往的朋友。【交子】宋代发行的纸币。这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