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用武之地 > 用武之地的成语解释

用武之地

读音(发音): yòng wǔ zhī dì

详细解释(意思):形容地形险要,利于作战的地方。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。

出处(典故): 《晋书·姚襄载记》:“洛阳虽小,山河四塞,亦是用武之地。”

示例: 你自己先把根基弄坏了,将来就有~,也不能做个大英雄,岂不是自暴自弃? ★冰心《两个家庭》

用武之地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用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武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地"的成语

用武之地相关推荐

成语"用武之地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用武之地"逐字解释参考

yòng①使用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察邻国之政,无如寡人之~心也。”②任用。《涉江》:“忠不必~兮,贤不必以。”③效力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吴广素爱人,士卒多为~者。”④需要,多用于否定。《木兰诗》:“木兰不~尚书郎。”⑤才能。《原毁》:“彼虽善是,其~不足称也。”⑥资财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强本而节~。”⑦用处;作用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“此率民出于无~者,何至今不杀乎。”⑧根据;凭。《陌上桑》:“何~识夫婿。”⑨因为;由于。《劝学》:“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,~心躁也。”⑩在。《采草药》:“古法采草药多~二月、八月,此殊未当。”【用事】⒈行事。旧时多指祭祀之事。⒉掌权;管事。⒊引用典故。【用武】⒈使用武力。⒉施展才能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wǔ①脚印;足迹。《离骚》:“忽奔走以先后兮,及前王之踵~。”②古时以六尺为步,半步为武。《国语·周语》:“不过步~尺寸之间。”③勇猛;刚健;威武。《国殇》:“诚既勇兮又以~。”④泛指与武力、军事、战争有关的事物,与“文”相对。《六国论》:“洎牧以谗诛,邯郸市郡,惜其用~而不终也。”【武备】武装力量、军备和武装建设。【武弁】⒈古代武官的帽子。⒉旧时指低级的武职;武士。【武夫】战士;武士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dì①大地;地面。《赤壁赋》:“寄蜉蝣于天~,渺沧海之一粟。”②土地;田地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殚其~之出,竭其庐之人。”③领土;地域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今齐~方千里,百二十城。”④处所;地方。《琵琶行》:“浔阳~僻无音乐。”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此~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。”⑤处境;境地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久处卑贱之位,困苦之~。”⑥路程。《红楼梦》:“那轿夫抬进去。走了一射之~。”(一射之地:即一箭之地,约一百五十步。)⑦底子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~大匾。”⑧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。杜甫《陪柏中丞观宴将士》:“几时束翠节,特~引红妆。”冯梦龙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“忽~起一阵大风。”【地镜】⒈地面的积水。⒉传说中的宝镜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